不過,有的容克地主由于自身財務狀況不佳,所以如果有人愿意支付給他們百分之七八十的一次性付款,他們也很樂意將這些農民的貸款合同轉讓出去。
而不列顛今年推出的廢奴贖買法案總成本在1000萬英鎊以上,所以大部分奴隸主拿到的也是政府的分期賠償。
因此,俾斯麥大膽猜測,肯定也會有人從事現款換貸款的生意。
不得不說,俾斯麥的猜測非常正確,目前不列顛國內確實有不少人就在從事這樁生意,或者更準的說,從事這些生意的人都來自倫敦金融城。
銀行家們一致認為這種有政府背書的分期賠償不太可能出現債務違約的情況,這種賠償與英國國債的信譽可以排列在同一等級,都屬于非常優質的金融理財產品。
所以,只要有人愿意出售合同,他們統統照單全收。
但遺憾的是,亞瑟并沒有摻和這種事的心思。
一方面,這是出于道德層面的顧慮,金融城那幫銀行家可以不在乎名聲,但是在倫敦毀譽參半的亞瑟·黑斯廷斯爵士卻不得不在乎。
另一方面,這是出于政治層面的考慮,亞瑟出道時就是靠打擊弗雷德和巴巴里海盜的販奴生意出名的。就為了弄那幾個破銀幣,便要伸出手來打自己的臉,體面的約克紳士是做不到的。
更遑論,他前段時間還發現了全新的致富渠道,與經營奴隸贖買合同相比,支持意大利革命不僅賺名聲,而且來錢也快多了。
但是身為一個18歲的普魯士青年,俾斯麥當然想象不到在他向往的外交領域,那些看起來像是蠢貨一般的外交官們用法語談論的全是比奴隸貿易還掙錢的大生意。
在支持青年意大利的活動過程中,英國外交部助理次官奧古斯特·施耐德先生承惠3000鎊,奧地利帝國駐法蘭西大使館文化參贊威廉·馮·克羅梅爾先生承惠4000鎊,歐洲外交界的‘良心’亞瑟·黑斯廷斯承惠2500鎊。
至于為什么亞瑟只入賬2500鎊,這是因為由于他良心難安,所以權衡再三后,還是在私底下送了500鎊現金給加里波第,并對他千叮嚀萬囑咐:千萬不要透露英國外交部與青年意大利的聯系。
而加里波第在臨行之際還不忘感謝亞瑟,并誠懇的代表馬志尼向亞瑟致歉:“這一萬法郎對我們幫助甚大,抱歉,亞瑟,我們之前不該懷疑你的。”
俾斯麥盯著桌子上那封看起來古里古怪的信封看了半天,只覺得手指發癢,他實在是想瞧瞧學監私底下到底在做什么生意。
他猶豫了好久,忽然聽見身后的窗戶外傳來了一陣歡笑聲。
俾斯麥躡手躡腳的走到窗邊,從窗簾中撥開一條縫,只看見窗戶外的林蔭道上正站著兩個抽煙的紳士。
其中一個是亞瑟·黑斯廷斯先生,另一個看起來有些面生,也不知道是什么來歷。
不過從雙方交談運用的語言來看,那個生面孔應該同樣是英國人。
俾斯麥雖然對專業課不怎么上心,但是他在語言方面卻是個奇才,18歲的年紀便熟練掌握了法語、英語和拉丁語,甚至就連意大利語和俄語他也能聽個七七八八。
俾斯麥伏在墻邊,隔著窗簾將耳朵貼在窗戶上,想要盡可能聽清這兩個家伙在說些什么。
“亞瑟,看來你在哥廷根適應的不錯。瞧瞧你這一身黑袍子,看起來還真像個學者。”
“說實在的,我還是更喜歡蘇格蘭場的制服,那一身可比這袍子精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