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歐姆雖然想要退錢,但是當下他的經濟條件卻不允許他這么做。
盡管他如今已經是哥廷根大學的私人講師了,但是德意志大學當中的私人講師既沒有工資也沒有編制。
雖然這些私人講師通常是博士學位獲得者,但是他們必須在完成一個被稱為habilitation的過程(類似博士后研究),才能獲得在大學中開設正式課程的資格。
這一過程包括提交一篇更為深入的研究論文,并且需要在該學術領域開設過一定數量的公開講座。只有完成這些要求后,學者才有資格取得該校的正式授課許可,并獲聘正式教授。
而在取得正式教職之前,私人講師的收入完全依賴于那些主動來參加他私人課程的學生們所支付的聽課費。也就是說,私人講師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取決于學術水平,而是取決于銷售水平。
而歐姆這種初來乍到的私人講師,就算在最初的幾個月完全零收入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并且,私人講師的收入少也便罷了。但倒霉的是,他們的支出往往都非常大,因為私人講師為了完成論文,通常還會進行廣泛的研究工作,以增加他們的學術聲譽。
雖然亞瑟已經向歐姆全面開放了哥廷根大學實驗室的出入資格,并且威廉·韋伯也相當熱情的邀請他加入自己的工作組,但是歐姆在部分課題上依然需要購買一些實驗室沒有配備的材料進行獨立研究。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他就算想把那五十杜卡特退給亞瑟,也是有心無力的。
他在遠離學術圈的這幾年里,雖然通過做家庭教師攢了一些錢,但是那點錢實在是不足以維持他的基本生活。
因此,歐姆也只能暗下決心,要盡快拿到教授教職,只有這樣,他才能夠有足夠的經濟實力還錢。
根據歐姆的了解,他在埃爾朗根大學學習時,學校里的教授們年收入通常在800塔勒,也就是320杜卡特。
而在前些年,由于各德意志邦國掀起了興辦大學教育的潮流,所以教授的薪資也水漲船高。
歐姆的弟弟柏林大學數學教授馬丁·歐姆就曾經在來信中告訴哥哥,普魯士王國為了從其他德意志邦國搶人,所以將柏林大學教授的薪水標準提高到了1500塔勒(600杜卡特),這足足比其他德意志大學教授的薪水高出了50%。
而哥廷根大學作為與柏林大學不相上下的德意志名校,他們吸引人才的手段當然也不僅僅是依靠德意志地區最自由的學風,這里的薪資水平也同樣是與柏林大學不相上下的。
1500塔勒!
這是多么龐大的一筆錢啊!
要知道,歐姆的鎖匠父親全年無休的一年辛苦到頭,也就掙個100塔勒的報酬。而這樣的收入,在整個埃爾朗根的工人家庭中已經不算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