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廷根大學的學監辦公室里。
歐姆的著作《電流的計算》被平鋪在辦公桌上,亞瑟的面前則堆著高高的一疊稿紙,他的手中捏著羽毛筆,時而在稿紙上寫下幾行字,時而又抬起頭端詳《電流的計算》兩眼。
為了能夠不被高斯和韋伯等人抓壯丁,亞瑟只能盡可能地給自己找點差事做。
而把《電流的計算》翻譯成英文版就是一個相當合理的借口,這份工作不僅能夠幫助他阻擋高斯和韋伯,還能增長他在學術界的聲譽,并且堵住那群覺得他學術經歷不足的家伙的口。
雖然大部分德意志都認為與教授打交道要比與警察打交道容易得多,但是對于亞瑟來說,還是后者比較輕松。
至少在蘇格蘭場的時候,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亞瑟的解題思路向來很多,而且答案向來也不是固定的。
但是在哥廷根大學,高斯動不動拋出的幾何問題,亞瑟甚至連題干都得理解半天。
比如說,前幾天高斯在進行大地測量工作的時候,他忽然萌生了一個可怕的念頭:我們所處的世界是真實的嗎?我們真的生活在一個歐幾里得幾何空間當中嗎?
高斯被自己的這個想法驚出了一身冷汗,為了驗證這個猜想,高斯便設計了一個實驗,他試圖通過測量三座山丘頂點之間的角度來檢驗歐幾里得幾何是否適用于地球表面。
眾所周知,在歐幾里得幾何中,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總是等于180度。
但是高斯卻假設:如果地球表面空間不是平坦的,而是具有曲率的表面,那么在測量較大區域內的三角形時,其內角和可能不會等于180度。
而高斯最后的測量工作顯示,三個山丘之間的角度總和確實不是180度,但是與180度相差的并不多。這也算是給高斯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因為他覺得那點誤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屬于可以容忍的誤差范疇。
因此,高斯認為:我們所生活的空間確實是一個標準的歐幾里得幾何空間。
當亞瑟看到這份報告的時候,頗有一種雖然我看不懂,但是我依然大受震撼的感覺。
而等到高斯詢問亞瑟有什么看法時,亞瑟礙于面子,于是便隨口來了一句:“三座山丘之間的距離雖然不短,但是如果把這個距離放大到地球尺度,那就實在是太渺小了。如果我們能夠測量出天上兩顆星星與地球之間的角度是否為180度,那實驗結果應該就足夠精準了。”
本來高斯就是隨口一問,亞瑟也就是隨口一說。
但是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高斯卻被亞瑟的隨口一說給問住了。
這位享譽歐洲的大學者先是捏著下巴沉思了片刻,隨后猛地一拍手,轉身便直奔哥廷根大學的天文臺去了。
雖然亞瑟不知道高斯到底想到了什么,但是至少自從兩人那次對話以后,高斯除了以天文臺長的身份要求亞瑟給天文臺新增一臺目前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以外,就再也沒有來找過他了。
對于這個結果,學監閣下非常滿意,而他貌似也在無意中發現了打發這幫大學者的奧秘——給他們出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