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批評指點四周風景,首先要爬上屋頂。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哥廷根大學的會客室中,從倫敦遠道而來的皇家學會研究者們圍在一張圓桌邊比鄰而坐。
他們每個人都手捧一份由亞瑟翻譯的英文版《電流的計算》,會客室中時不時就會響起幾聲沙沙的翻動書頁的聲音。
或許對于那些初學者來說,《電流的計算》足夠他們細細看上一天,但是對于這些電磁學研究者而言,少則半小時、多則一小時,他們就能領會歐姆在書中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
很快,就有學者放下了書,但是卻沒有人率先發言,他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似乎都打算先聽聽別人的看法。
但這么一直僵持下去顯然不是個事兒,在沉默了好一會兒之后,終于有人率先開口:“我對電磁學鉆研的不算特別深入,但是僅就數學表達式而言,雖然歐姆先生的證明過程寫的比較凌亂,乍看上去讓人感覺云里霧里,但方向和結果都是對的。”
眾人都抬頭看向了聲音的源頭,說話的是代表了劍橋大學數學研究最高水平的盧卡斯數學教席查爾斯·巴貝奇先生。
雖然名義上哥廷根大學召開的是全歐電磁學大會,但是在早期研究當中各學科常有交叉,研究者們通常也都橫跨多個領域。或者換句話說,這年頭只專精于某個單一領域的研究者反倒是珍奇物種。因此,這次會議里還有不少并不以電磁學研究見長的學者也紛紛應邀參會。
比如本次哥廷根電磁學大會的學術委員會主席高斯先生,雖然他在歐洲的名聲一多半都是靠著數學贏得的,但實際上他本人對數學興趣不大,他鉆研數學純粹只是為了替他感興趣的天文學、電磁學和地理測繪學提供研究工具。
在巴貝奇之后,與他關系親密的伍爾維奇皇家軍事學院助理教授彼得·巴洛也開口附和道:“我也認為數學計算上沒有問題,現在唯一的問題在于,書中給出的實驗數據究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不過要驗證這一點并不困難,我們今天就可以在哥廷根大學的實驗室里進行實驗復現。”
而坐在巴洛身邊的東印度公司軍事學院教授威廉·斯特金更是忍不住開口道:“之前哥廷根的韋伯說德意志學界就因為這本書便對歐姆大加抨擊?如果僅僅只是學術觀點不同,犯得著用上‘騙子’‘鞋匠兒子’這樣的詞匯嗎?再說了,鞋匠的兒子有什么值得恥辱的嗎?我也是鞋匠的兒子!”
斯特金的這番話剛說完,立刻引起了研究者們的點頭認同。
如果今天在會客室里的客人不是來自皇家學會的,那斯特金的這番話估計還不會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鳴。因為相較于歐洲其他三大學術機構,19世紀皇家學會電磁學部的成員構成明顯與法國科學院、柏林科學院以及羅馬科學院大不相同。
作為一個新興學科,皇家學會的電磁學部幾乎全部由實驗物理學家構成,而所謂的實驗物理學家,顧名思義,他們更強調動手。因此,在場的研究者多半曾經當過技工或者工程師。而從事這樣的職業,也就注定了他們的家庭出身不會太好。
因為英國富裕階層的孩子,長大以后大多會去做律師、法官、軍官抑或是牧師。就算他們從事研究工作,側重的也是理論方向。
剛剛發言的幾位研究者就很好的說明了皇家學會當中的這一趨勢。
主要從事數學研究的巴貝奇出生于一個富裕的銀行家家庭,大學念的是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與查爾斯·達爾文是同校同學院的前后輩關系。
而威廉·斯特金,這位正如他說的那樣,是鞋匠的兒子,從小就在父親的鞋鋪幫忙,成年后便加入了軍隊服役,并在那里自學了數學和物理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電磁鐵。
至于彼得·巴洛,這位更是一位傳奇式的勵志人物,同樣是貧困家庭出身,后來進入皇家海軍服役,并在船上自學成才,退伍后獲聘伍爾維奇皇家軍事學院數學助理教授,光是以他名字命名的新發明就包括了《巴洛數學表》、巴洛輪和巴洛透鏡。
1823年時,巴洛還憑借糾正船用羅盤因船體鐵材造成的誤差而榮獲英國最高科學榮譽——科普利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