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班克斯便開始著手在皇家學會內部加強他的個人控制力,大搞他的學術集權。
而班克斯使用的手段也不新鮮,無非就是利用手中權力在關鍵崗位上安插自己人,通過任人唯親的方式逐步控制皇家學會的行政事務。
此外,他還會通過削減科研資金和控制學術論文發表的方式來排除異己,并借此申明他在皇家學會以及英國科學界的權力是無限的。
如果總結歷史經驗,在英國敢于這么干的人,通常沒什么好下場。‘皇家學會的克倫威爾’約瑟夫·班克斯爵士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他嘴上聲稱皇家學會內部團結一心,但實際上,在他擔任皇家學會會長期間,科學家們一天都沒有停止對他的攻擊。
聽風就是雨的艦隊街媒體自然也不會放過如此有話題性的新聞,1795年班克斯獲頒巴斯勛章時,就有好事者繪制了一幅名為《偉大的南太平洋毛毛蟲羽化成蝶》的漫畫來諷刺班克斯。
因為班克斯早年間曾經跟隨傳奇探險家詹姆斯·庫克船長完成了他的第一次環澳大利亞航行,在航行結束后,他還出版了航行游記并因此名噪一時。
雖然班克斯在此之后一直竭力修復自己的公眾形象,但實際上,直到他1820年卸任皇家學會會長前,對他的嘲諷和愚弄一天都沒有停止過。
在班克斯對皇家學會的統治結束后,皇家學會曾經迎來了一個短暫的和平期,久負盛名的大化學家和大發明家,法拉第的導師漢弗里·戴維爵士在1820年宣誓就任新一屆皇家學會會長。
不過,戴維雖然能在學術方面服眾,但是他這個人天性善妒,見不得別人超過自己。哪怕是他親手栽培起來的法拉第,都不能逃脫戴維的刻意打壓。所以這段時間皇家學會的風氣雖然有所好轉,但也就僅僅是比先前強了一點點罷了。
1827年,漢弗里·戴維去世后,皇家學會司庫戴維斯·吉爾伯特接任會長。
但是吉爾伯特先生顯然是個聰明人,他深知自己既不像戴維那樣擁有過硬的學術經歷,又不像是班克斯那樣會混圈子拉贊助,所以這皇家學會會長的位子實在是坐不得。
所以剛一當選,吉爾伯特便立刻開始著手尋找接替者。
當然,在尋覓新會長的過程中,吉爾伯特還是動了些小心思的。
皇家學會會長的位置對他這樣的人來說,屬于既沒有油水又勞心勞力的雞肋,但是對于那些不缺名利的上流人物來說,會長頭銜卻是個不可多得的寶貝。
因此,吉爾伯特當時傾向于尋找一位政界大人物來接替自己,看看能不能順便從這個過程中撈取些好處。
果不其然,他剛一放出風聲,立馬有不少人主動示好。而在一眾候選人里,吉爾伯特最中意的當屬時任內務大臣、托利黨大佬、亞瑟的老上司羅伯特·皮爾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