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廷根大學里,坐落著一處別致的小石頭房子,這是學校批準給學生社團的其中一個活動場所。
然而,與其他學生社團的駐地相比,這處房子的身上有一種少見的特色。
屋里的家具雖然陳設簡單,地板沒有鋪地毯也沒有用砂紙打磨過,而是在白色的地面上直接鋪上一層黑紙。
如果是不知道這里內幕的人,多半會以為這是房屋主人的某種奇怪癖好。
但是,所有哥廷根大學‘波美拉尼亞佩劍俱樂部’的成員都知道,地面的黑紙發揮著一種神秘學上的重大作用,所有新成員在加入社團前都必須借助它來完成必經儀式。
按照入會儀式,所有申請者都會躺在地板的黑紙上,由俱樂部里的高級成員執筆繪制下他們的輪廓。每個人形輪廓的面積大約有四到五平方英尺,并且都會用窄黑色木框圍起來掛在墻上。
從墻上的輪廓推測,‘波美拉尼亞佩劍俱樂部’的成員并不在少數,至少也有100多個。
規則的曲線逐步縮小到一個共同的底部,這些輪廓線像是金字塔一樣層層堆疊,占到絕大多數的中下層輪廓是用潔白的冷杉木裝裱的,而稀少的中上層輪廓則按照層級分別使用胡桃木、紅木和橡木,色彩與木材的不同很好的區分出了俱樂部成員的等級——大團長、大師、分團指揮官和軍士。
看到這些名字,只要是懂點中世紀歷史的人都能看得出來,這幫令人啼笑皆非的小伙子是在效仿條頓騎士團的組織架構。
雖然他們從來不曾像是條頓騎士團那樣富有,也不曾擁有過比這處小房子更大的領土,但他們依然煞有介事的在房間的第三面墻上裝飾了一對閃亮發光的佩劍。
這對佩劍交叉著靠墻固定放在一起,就好像是在告訴所有到訪者:我們這些波美拉尼亞佩劍俱樂部的小伙子可不是吃素的!
只聽見吱呀的響動,有人推開了門,陽光順著門縫照進房間,佩劍上倒映出的光芒足以把人眼閃的發昏。
進門的是一個身材修長的小伙子,盡管他還沒有發育成熟,體重卻足夠成人的標準。
他的著裝風格與哥根廷當下的流行路線格格不入,上身穿著一件皺巴巴的外套,沒有衣領也沒紐扣,看上去已經褪色。而他下身是一條特別肥大的褲子,腳蹬一雙鐵跟靴,靴刺特別突出。他的襯衣領結沒有系起,只是垂在肩頭。
他的頭發遮住了雙耳和脖子,面部略有長出大胡子的跡象,只是胡子的顏色還不清晰,與其說是胡子,不如說看起來更像是絨毛,這是他臉上的一大特征。
除此之外,他的左腰還插著一把大佩劍,右腰裹著一個槍套,無名指上戴著一只碩大的印章戒指用于裝飾。
他走進屋子,解下腰帶,摘下掛在腰帶上的手槍和佩劍,把它們扔在地上,嘴里還止不住對身后跟著的一位朋友念叨。
“唯有在這兒,我才可以把自己的滑稽拋開一會兒,變得理性一些。雖然這是個很無聊的事,但這是在掙名聲。當初,我還是個剛來到哥廷根3個月的狐貍時,我還一個人都不認識,但是我渴望在這地方出人頭地,把自己引薦給波美拉尼亞佩劍俱樂部的成員,可我發現自己完全沒有成功的機會。約翰,如果當時這樣的情況發生在你身上,你會用什么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