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為了捍衛自身對高加索地區的宗主權,波斯人理所應當的對俄國宣戰。
戰爭初期,由于俄軍補給困難,進展緩慢,波斯人打的還算順利。但不久后,俄國的援軍抵達,情勢立馬急轉直下,沒過多久俄國人便占領了南高加索大片地區。而到了1812年,俄軍終于在阿拉斯河畔的阿斯蘭杜茲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大敗波斯軍隊主力。
波斯無力還手,于是只能割讓杰爾賓特、巴庫、岡扎、庫賓、希爾凡、沙基、卡拉巴格和塔利什北部,放棄了對格魯吉亞和達吉斯坦的一切要求,并保證不在里海地區駐軍。
按理說,俄國人和波斯人打仗也不關英國人的事。
但問題在于,波斯處于一個相當要命的位置。
如果俄國人控制了波斯,那么就可以進入阿富汗高原,從而對英國最大、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印度產生威脅。
所以,為了守護這顆大英帝國皇冠上最閃耀的明珠,不列顛外交部也早早的選擇在波斯布局。
俄波戰爭中波斯的失敗,對于力圖收服伊朗并從軍事上控制里海區域的不列顛是個沉重打擊。
而為了防止波斯完全屈服于俄國,進而損害英國的戰略利益,不列顛‘不計前嫌’的‘原諒’了先前波斯人和拿破侖結盟并驅逐了英國代辦的舊事。
1809年,不列顛與波斯重新簽訂盟約,條約中要求波斯必須和法國以及其他與英國為敵的國家斷絕一切關系,并答應波斯在與俄國作戰期間,英國將會給予伊朗現金、武器支持等等。
而在拿破侖第一次下臺后,1814年重新簽署的條約也得到了更新,其中規定:波斯不得允許任何歐洲列強的軍隊假道伊朗進攻印度,并須使波斯的仆從國花剌子模等國亦不得允許任何歐洲列強的軍隊借道本國路徑進攻印度等等。
同時,條約也重申了:當波斯和任何一個歐洲國家作戰的時候,英國都會給予資金等支持或從印度直接派兵支持波斯。
在得到了英國支持的情況下,波斯國內向俄國復仇的呼聲甚囂塵上。
終于,1826年7月,波斯沙阿‘法特赫-阿里沙·卡扎爾’詔令全國,對高加索地區發動吉哈德(圣戰),正式對俄宣戰。
戰爭初期,經過英國教官訓練的波斯新軍發動突然襲擊,俄國軍隊猝不及防,向后退卻,波斯順利收復大片失地。
但在回過神以后,重新組織起來的俄軍很快就在戰場上顯示了自己的實力,經過拿破侖戰爭歷練、從克里米亞等地趕來增援的哥薩克炮隊在岡扎附近的沙姆卡爾高地狠狠地給波斯人上了一課,讓他們明白了‘為什么炮兵是戰爭之神’,辛辛苦苦訓練數年的伊朗新軍幾乎全軍覆沒。
在戰局已定的情形下,伊朗被迫于1828年2月與俄國簽訂了停戰協議,在新協議中,波斯人不僅沒有收回領土,而且還搭上了領事裁判權和軍事賠款等等。
你說波斯和英國簽的那份協議?
沒錯,英國的確與波斯簽了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