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位歐洲外交界的女主角顯然無視了哥哥的警告,在倫敦的常年生活使得利文夫人早就變得不像是個尋常的俄國貴族了,她不僅在情場上出了軌,就連思想也出現了脫離軌道的跡象。
不論是在倫敦還是在巴黎,她的沙龍總會吸引大量的歐洲自由派知識分子和國務活動家,雖然利文夫人經常在信箋中向哥哥表明——她邀請這些人不過是為了文化娛樂和交換外交情報。
但是在本肯多夫看來,這樣的沙龍辦的多了,妹妹的思想很難會不受到影響。
因為他已經不止一次在家書中看見利文夫人從啟蒙思想出發,向他強調改革和自由的價值了。
而根據俄國間諜從巴黎傳回的報告,也不止一次提到,利文夫人在當地的活動可能顯得過于自由、不夠服從。
沙皇之所以沒有對利文夫人下手,一方面是出于對利文夫人在外交界影響力的欣賞,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照顧到本肯多夫家族與利文家族這兩個俄國政壇豪族的情緒。
其中,他的哥哥本肯多夫伯爵是第三局的局長和憲兵司令。
而利文夫人的丈夫克里斯托夫·馮·利文伯爵則是公認的俄國最杰出的大使,在卸任駐英公使后,目前正擔任著帝國陸軍總監的職務,專門負責軍事教育和軍官培養。
至于利文夫人的大舅哥,正是去年剛剛卸任,被第三局評價為‘思想淺薄’‘愚昧無知’‘沒教養’的教育大臣卡爾·安德烈亞斯·馮·利文伯爵。
本肯多夫伯爵在那份評價中央各部工作的《公共民意調查報告》,大義滅親似得將妹妹的大舅哥貶的一文不值。
雖然作為親戚,這或許太不留情了。
但,或許這本就是本肯多夫的目的呢?
因為至少這份報告讓沙皇看的非常滿意,并在事后高度稱贊了第三局的工作。
而沙皇的滿意也為第三局和它的領導者本肯多夫帶來了更大的權力。
雖然所有部門都在暗地里痛罵第三局,并時刻準備抓他們的錯處進行反擊,但至少在明面上,他們必須要高度重視第三局提出的問題,并主動向憲兵報告他們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而當第三局對這些部門提出整改建議后,如果你不想惹麻煩的話,你最好把這幫憲兵的建議認認真真的聽進去。
第二廳的法典編纂工作、財政大臣康克林建立的關稅保護制度、1828年的教育制度改革、國民教育大臣烏瓦羅夫的‘官方民族性理論’等等,所有這些帝國國策的制定,處處都可以見到第三局‘藥方’發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