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商人嘛,亞瑟在俄國其實見到了不少商人,有的甚至比他們的英國同行還要有錢。
但是,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都喜歡庸俗地炫富,用無節制的大吃大喝和豪華住宅來炫耀自己生活。
當然,為了能夠持久的從商業活動中攫取財富,取悅官員對他們來說也非常重要。
因此,他們當中的不少人也在培養自己的后代去當官。
通常,俄國商人只會留一個兒子在家中幫忙打理生意,其他的兒子則都被送去做官了。
但矛盾的一點在于,這群商人雖然熱衷于送兒子去當官,但是他們對公共事務卻表現的毫不關心,不論是對政治活動還是政治引發的社會熱點問題,他們都經常采取回避的態度。
這與英國資產階級的表現形成了鮮明對比,要知道,不論是什么政治問題,英國的商人群體總是叫的最歡的那一群。
而這樣的表現也使得亞瑟在與俄國商人接觸時屢屢碰壁。
亞瑟根據在倫敦的工作經驗,先入為主的認為商人通常是所有社會階層中最崇尚自由主義的群體。
但俄國商人身上迸發的強烈民族主義傾向以及對沙皇死心塌地的忠心,卻徹底改寫了他的認知。
亞瑟冥思苦想了好幾個星期,直到前陣子才被休特大尉一語點醒。
由于休特在莫斯科公司干過,所以他為亞瑟提供了一個相當樸實但卻頗有道理的視角——俄國商人身上表現出的強烈民族主義,以及專制體制死心塌地的忠誠。主要是由于這個體制推行的保護性關稅政策,這個政策能夠使這個階層抵擋住外國商品的強烈沖擊。
這群俄國商人未必真有那么擁護沙皇,但是做生意的人都很實際,所以他們深刻的明白——如果離開了‘小爸爸’的棍棒范圍,以他們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別說是英國貨了,他們甚至打不過德意志的偽劣產品。
俄國商人這種畏手畏腳的保守性格不止讓俄國文人對他們恨得咬牙切齒,市面上流行的俄國小說里,你幾乎找不到一本給他們說好話的。
哪怕是他們的主子,俄國的歷代沙皇,也時常對本國商人缺乏英國商人那樣的開拓冒險精神嚴加批評。
但是,在亞瑟看來,缺乏開拓精神實在怪不到這群商人的頭上,因為他們本就不是因為具有開拓精神才發家致富的。
英國商人喜歡開拓冒險,那是因為許多英國商人能夠起家靠的就是海外冒險。
當這樣在海外大發橫財的故事多了以后,自然也會引發下一代對財富神話的無限遐想,進而效仿他們的父輩賭上全部身家去博個大的。
而俄國呢,俄國商人從財富神話中總結出的經驗與英國商人不一樣。
在俄國,通往財富之路不在于冒險,而在于千萬別和政府對抗,而是要與其合作。
與之相伴的另一個信條是:在競爭者為了政治權力而相互爭斗之時,靜觀其變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你能責怪他們保守嗎
當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