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們七嘴八舌的熱議著沙皇駕臨莫斯科給這座城市帶來的巨大影響,但是她們的觀察終究是不如終日將精力放在情報方面的亞瑟·黑斯廷斯爵士。
《莫斯科電訊》被查封,接踵而來的莫斯科火災,英國外交官遭到襲擊,這一連串的亂局攪得安逸慣了的莫斯科當局驚慌失措。
尼古拉一世在克里姆林宮對莫斯科政府的訓誡僅僅只是個開胃甜點,沙皇很快就讓這座俄國古都品嘗到了傳統的羅斯風味鐵拳。
沙皇不僅不滿意莫斯科當局對自由主義分子的審問,不滿意把他們交給公開的警察管理,不滿意查不到為禍莫斯科久矣的縱火犯,更對縱火犯居然敢在莫斯科劇院作案,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作案表示了震怒。而英國外交官在街頭遭到公然襲擊,更是讓他在外交場合丟盡了顏面。
總而言之,尼古拉一世對莫斯科一切的一切都不滿意,莫斯科官場私下里正在醞釀著‘沙皇陛下可能考慮重建莫斯科政治生態’的流言。
一時之間,莫斯科當局從上到下人人自危,上至莫斯科政府的首腦德米特里·戈利岑公爵,下到衙門里削鵝毛筆的、最微不足道的小辦事員,所有人都憂心忡忡的看待自己的前途。
從沙皇抵達莫斯科的第二天清晨開始,莫斯科各警署便崗哨林立,每一間警察所的院子都駐扎了一連的輕騎兵。
克魯季茨軍營的校場上排滿了擦拭干凈足以反光的各式大炮,駐軍士兵天還沒亮便開始出操,凌晨四點半便能聽見他們練習刺刀的喊殺聲。
傍晚時分,騎兵和步兵巡邏隊在各街道橫沖直撞。
向來懈怠的警察局長大人們也紛紛騎了馬,率領哥薩克和憲兵日夜不停地沿著城市主干道來回查看。
莫斯科總督戈利岑公爵在這方面同樣身先士卒,他被副官們簇擁著,騎了馬親自在城關巡視。
平靜的莫斯科一下子變得如臨大敵,風聲鶴唳,人心惶惶。
而沙皇的威儀不僅令莫斯科籠罩在陰云之下,就連亞瑟這樣的外國官員同樣感受到了從普遍不安情緒中蔓延出的工作壓力。
因為他剛剛得知前段時間被捕的那批自由主義分子已經按照沙皇的指示,從莫斯科警方的手中被全權移交給了第三局負責。
沙皇從彼得堡帶來的,不僅有他本人那虛無縹緲的帝王氣度,還有第三局局長本肯多夫,彼得堡方面最得力的特務頭子之一、與莫斯科總督及莫斯科大學學監同宗的亞歷山大·費奧多羅維奇·戈利岑,以及第三局悉心栽培的幾位審訊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