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英國佬》已經坐擁超過8000名長期訂閱者,其中不僅有倫敦的中產階級,更擴展到了曼徹斯特、愛丁堡,甚至在紐約也有少量訂閱,成為了英國上流社會與文人圈內最具影響力的雜志之一。
而且,這家雜志不僅在文學上占據一席之地,在政論領域也正在積累影響力。
從最初的時尚《基督山伯爵》《匹克威克外傳》《年輕公爵》,到涉及社會改革、政治批判《霧都孤兒》等等,《英國佬》已然不只是一本單純的文藝刊物,而是正在逐步塑造輿論、影響社會上層的“精英之聲”。
亞瑟站在編輯部樓下,輕輕摩挲著手杖,臉上的表情既滿意又略帶幾分意外,他打趣道:“看來,我的產業比我想象中更加繁榮。”
阿加雷斯倚靠在馬車內,瞇著眼睛,語氣懶散地說道:“是啊,你不在的時候,這座小報館倒是蒸蒸日上,恐怕你那些聰明的朋友們已經不再需要你了。”
亞瑟笑了笑,提起手杖,毫不猶豫地邁步走向編輯部的大門。
推開厚重的橡木大門,撲面而來的,是油墨與紙張的氣味,還有編輯們忙碌的聲音。
大廳的擺設與兩年前相比,已經有了顯著的變化。
原本狹窄的辦公區已經被重新布置,靠墻是一整排書架,擺滿了最新出版的書籍與文學期刊。
中央是一張巨大的會議桌,上面堆滿了手稿、報紙和油燈。
墻上掛著幾幅插畫,其中一幅是狄更斯最新的連載《博茲札記》的插圖,另一幅則是丁尼生的詩作手稿。
幾名編輯正在桌前忙碌,就一份稿件激烈的辯論著,其中一位叼著煙斗的年輕人忽然抬頭瞥見亞瑟。
他禮貌的問了聲:“請問,您找誰?”
亞瑟望著這個生臉,笑著喊出了狄更斯的昵稱:“迪克在嗎?”
“迪克?”那年輕編輯撓了撓頭:“您是他的朋友嗎?”
他的聲音驚動了屋內的人,緊接著,一道熟悉的身影從二樓辦公室走出。
查爾斯·狄更斯,年僅22歲卻已紅遍不列顛的青年作家,衣著考究,風度翩翩,眼神中帶著一絲訝異和笑意。
“亞瑟?你什么時候回倫敦的?”
亞瑟掏出煙斗,自在的坐在了那個多年專屬于他的絨布椅子上:“不算太久,我的意思是,半小時前剛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