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自第一次黎明案告破的風波過后一直沉積的謎團。
所有人都以為肖自銘的失蹤也許與他抓捕的那位黎明相關。或許是狂熱者的謀害、甚至有可能是斷定李永清清白的某些家屬朋友的報復起碼在二代黎明興風作浪以前是這樣。在第二個黎明出現以后,這種猜疑則有了變化。
有人懷疑,除去肖自銘是這位犯案比起李永清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二代做的準備,比如因為畏懼肖自銘精確的側寫,又或者那位警官在之前的調查中曾經遇到過這位新人。
李永清畢竟說出了太多案情的內幕,空余的時間也近乎完全相符,因此哪怕“抓錯人”的輿論宛如風聲鶴唳,哪怕有人列舉出偵探中真兇尋找了替罪羊在案發地點行動的理論來套入李永清身上。形成了完整的故事,對于警方來講這也只是個荒謬的猜想李永清的冷靜在審訊中透露的淋漓盡致,他或許身患絕癥,卻不是個精神病人。
當時的梁安也只能想到這些可能性,畢竟對黎明案而言,他真的只能算個路人。
王海其實也不情不愿不太想說,或許是事前早已和那位肖警官達成了什么協議,但事已至此,拖延畢竟不是什么好事,他終究是嘆了一口氣。
“肖自銘比任何人都清楚李永清有罪,對外界的輿論也不放在眼里。他甚至比后來的宋荊都要無懈可擊,宋荊有自己的小缺點,他卻像一塊完璧,而這不過是因為他是固執于實現自己完美理念的人。但在那場不被記錄的對話中,李永清拋給他一個問題讓肖自銘這樣單憑自己的強迫癥走到今天的人,都要為一直以來堅持的執念而動搖。”
“就是那場李永清告誡肖自銘要小心黎明的對話”這個梁安倒是聽王海提起過,甚至還轉達給過別人,“所以,當時的肖警官是自行失蹤的”
“對了一半。”王海搖頭,“準確的說,肖自銘只是從那時開始就有了猶豫。但他剛下定決心還是繼續主導專案組來追查二代黎明,就有人給他投了毒。根據他的說法,暈過去前他正獨自走在回家的夜路上,只不過是抿了一口便利店里買的礦泉水根據肖自銘的印象,那瓶水被放在一邊離開視線,可能被人下毒的時間不過三分鐘。”
梁安聞言皺了皺眉,“在死刑犯被處決的半個月后,企圖謀殺負責案件偵查、又將要接下追查另一位任務的警官未遂從動機和行為能力上看,白晨好像確實可疑。”
“聽起來確實是這樣,但事實大概率相反。我也不能打包票,但能得出的結論是最可能救下了中毒的肖自銘,并把他送去治療了數天的家伙應該就是那位二代黎明。”
這下,梁安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他只能提問,“那肖警官又是怎么知道的總不能是有人當著他的面自曝身份。”
說起這段故事,王海倒是有些興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