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開宗立派
因為,朱杞的這四句話是圣人之言。能說出圣人之言的人,稱一句小文宗也不為過。
感受著聚集過來的目光,朱杞只能無奈的扯了扯嘴角。
朱杞今日來參加詩會,本就是揚名,但這名揚的委實有些大了。不過,事到如今,朱杞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朱杞抬步上前“見過母后見過皇后”
太后看到朱杞越眾而出,臉上的笑意幾乎快要溢出來了至于,一旁的皇后則是瞪大眼睛,一臉震驚的看著朱杞。
“朱杞孟浪,擾了詩會,驚了母后,請母后責罰”
太后再也壓抑不住笑意,上前拉著朱杞道“哈哈你今日給本宮一個天大的驚喜啊”
朱杞嘴角露出一絲苦笑,不知該如何回答。
熟知朱杞秉性的太后,見朱杞表情便知其想法,朱杞這么多年不出王府,太后又不是不知。但是,現在她可顧不了朱杞的心思,文宗對大明帝國太重要了,一旦朱杞有了文宗之名,那大明帝國的發展便會更加順暢,到時候,會有無數人才涌入大明帝國。所以,即便朱杞不愿,太后也要為期做實文宗之名。
太后拉著朱杞,笑呵呵的道“老九,還不見過諸位先生,今日你驚擾的不是本宮,是諸位先生。”
太后現在不僅對朱杞上心,對院中的大儒也極為上心。
畢竟,朱杞究竟是不是文宗,還需要院中的十幾位大儒確定。
當然,這十幾位大儒認定朱杞是文宗,只是第一步。
文宗之名太重,歷史上有好幾位被部分大儒認定的文宗卻得不到其他大儒的認可。不過即便如此,這樣的偽文宗也會給一個帝國帶來巨大的好處。
而且,朱杞的文宗名號不僅有益于帝國的發展,更利于皇室的傳承。
因為,哪怕是百年、千年后,大明帝國覆滅,朱杞一脈的子孫,也無人敢動。
文宗一脈可是受天下文人庇護的。沒有任何一個帝國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讓其絕嗣。
也就是說,只要朱杞有了文宗之名,大明皇室的血脈萬年之內絕不會滅絕。事關皇室傳承,由不得太后不上心。
按理說,文宗如此重要,一個帝國只要有數十位大儒認可便可制造一位文宗。
但是,聯合大儒不難,難的是這位文宗的文道境界要達到文宗的標準,古往今來,又有多少圣人之言呢境界不到,想寫出圣人之言,根本不可能。沒有圣人境界的文宗根本不會被天下文人認可。
“朱杞孟浪,驚擾了宋師,是朱杞之過也”朱杞首先對著宋濂說道。
宋濂不僅是此次詩會的主評委,還是朱杞名義上的老師,朱杞自然第一個向宋濂行禮。
宋濂緊緊盯著朱杞道“老朽慚愧,趙王之才乃天授。非老朽之功,焉敢以師自居。道無先后,達者為師;趙王圣人之言,讓宋濂感觸極多,該是宋濂向趙王行禮才是。”宋濂說著便向朱杞行禮。
朱杞嚇得渾身一激靈
文人雖然相輕,但也相重。像宋濂這樣的大儒早已超脫了世俗俗禮,看的便是聞道先后、道之真偽。以朱杞四句詩的境界,宋濂行禮也是應當。可是自家人知自家事,這四句圣言不過是朱杞借來的,朱杞自己因為閉門讀書多年,其文道勉強算個大儒,跟宋濂相比遠遠不如。再者,宋濂畢竟是皇子之師,雖然朱杞在宋濂麾下學習的時間不長,但文人最講規矩,朱杞可不敢受宋濂的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