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圓環上都有相當大的配重,保證在太空之中推動飛船產生的反作用力并不會對圓環造成太大的位移。
在經過一次發射之后,圓環上推進器會重新校正位置,完成圓環位置的回歸。
做完這些之后,才能進行第二輪發射,因為圓環本身是有動力的,可以在太空中調整自己的位置,改變軌道,將飛船朝著任意的方向發射。
在以往的情況下,飛船加速更多的是依靠引力彈弓,但在真正的星際戰爭之中,這些必須要依托于星球才能加速的飛船,顯然是太過落后了。
相比于星球,可以在太陽系內大量建設并且自由移動的電磁線圈,顯然更適合作為對飛船加速的平臺。
每一個線圈能夠提升的速度并不多,但一個又一個線圈接力加速下,推進的效率比起飛船本身的推進效率要高的多。
這些巨大的電磁線圈中,一部分分布在木星軌道上,在木星的高軌道上,建立了一個巨大的環形加速器,加速器可以加速飛船也可以加速高能粒子,在加速飛船的時候,飛船會繞著木星的高軌道高速飛行,可以連續加速多圈,最大限度的增加對電磁線圈的利用效率,每個電磁線圈可以多次加速。
但這樣的加速器有一個缺陷。那就是他的加速是有上限的。
道理很簡單,做高速的圓周運動是需要承受很大的向心力的。生態滾筒的模擬重力就是這樣來的。
這樣計算一下就可以知道,就算是加速器建設在同步軌道上,一旦加速度達到了木星自轉角速度的約一點四倍,就相當于要承受木星同步軌道的重力,加速的速度越高,所需要承受的重力也就越大。而且以人類現在的技術,遠遠沒有辦法抵消這種重力。
在這種情況下,加速能加速到的上限其實很低的,雖然要比用引力彈弓加速的加速上限更高,但想要實現星際之間的航行,這種速度還是差點意思。
所以才有了脫離于星球軌道而存在的加速器,他們不再排列成一個環形,而是會盡可能的排列成一道直線,在這條線上,就不會出現向心力的問題了,只需要一次次的對飛船進行加速,就可以,幾乎無上限的提高飛船的速度。
但同樣的,這也就意味著每一個加速環最多能夠使用一次,加速的效率要低得多。
因此,通常情況人類需要對飛船進行加速的時候,會同時使用兩種手段。在木星軌道與土星軌道之間,用加速環搭建一條加速通道。同時在木星的同步軌道上,建立起一條環形的加速軌道。
飛船會先加速到宇航員能承受的極限,然后脫離環形加速軌道,進入到直線加速軌道中,這里的電磁線圈體積更大,功率更強,并且是瞬時功率極強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