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書院當中,聽著朗朗讀書聲和各處歡快的笑語,姬松恍如隔世
這樣的場景有多久沒有見到過了,也就只有在午夜夢回間才會出現吧
書院現在沒有圍墻,這是早就設計好的,在二期工程時會建造,到時候書院的范圍會超過五百畝。
現在只有兩大建筑群,三座教學,一座校舍。
三座教學建筑群圍繞著校舍,一是美觀,二是方便學生上課。
每座教學建筑,要是滿員的話會有一千五百學生同時上課,現在只開放了一座,其他兩座都被封存,在明年會開啟一座,直到后年才會完全啟封。
到時候整個書院要是滿員的話,將會有四千五百學生,分三個年級。
書院不負責啟蒙教育,這是師資決定的,他不可能讓一群大儒,學者去教授一群半大孩子,這是對他們時間的浪費。
為了擴大書院的影響和招生的方便,他讓人將算術初階、格物初探、自然奇跡等書籍大肆刊印,早已在市面上售賣,上面有詳細的注解,就是不懂的人也可以照本宣科。
他沒有大肆宣揚,也沒有強制要求必須學習這些才會進入書院。
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不做解釋,總會有人替你腦補。
人家會想,你們書院都將這幾門課程當做主要教學了,今后不側重才怪了。
于是,大家不由自主地去主動學習,比強制要求強多了。
姬松年紀不大,和很多學生年紀相仿,認識他的人也沒多少。
這些年他很少參加什么宴會,平日里更是深居簡出,勛貴二代們認識姬松的本身也不多。
在看到姬松一個人在書院里轉悠,還以為他是新來的那家嫡子呢,有的還熱情的給他引路,只不過被他笑著拒絕了。
姬松的心情很好,好似回到了那個令人向往的求學之地。
書院先生平日辦公的地方就在教學區域的后邊,那里有一個個單獨的辦公場所。
但住宿的地方并沒有在這里,而是在太白山腳下的獨家小院中。
這里的格局和姬氏莊子上的農家小院很像,只是沒有那么大而已
精致卻不失雅致,在吵鬧的書院有種鬧中取靜的樂趣。
這是先生們住宿的地方,他們只有居住權,并沒有擁有權,在書院教學這段時間,他們都可以自由支配這里。
但想要擁有絕對的權利,就必須在書院教學十年以上,這才會被書院當做獎勵給他們。
到時候要是不愿再書院終老,書院也會將小院折價后換成錢財給予他們,算是獎勵他們為書院做出這么多年貢獻的獎勵。
像姬松找到哪位算學大牛,那座價值三千貫的小樓并不是書院給的,而是姬松自己自掏腰包贈予的,和書院沒什么關系。
姬松作為書院的建造和首創者,當然也有一座小院,但并沒有什么特權,格局什么的都和大家一樣。
不是姬松非要如此,而是他畢竟是小輩,要是太過特立獨行,你讓那些研究學問大半輩子的學者怎么想
就算心境豁達不與小輩一般見識,也會造成不小的隔閡,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唯一不同的是,在小院中央有著一株參天巨木,本就是這里土生土長的,在看到這顆樹后,就被負責建造小院的老錢留給了自家侯爺。
因為大家都知道侯爺對銀杏樹有著情有獨鐘的感情,在家中就移栽了不少銀杏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