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心情,姬松澹然道“其一,召集天下有識之士組建內閣以供咨議。天下奇才多不勝數,很多都隱世而居。他們不是沒有機會,而是他們能看到大唐的未來,所以不管怎么樣也就是如此,有沒有他們也無所謂。但一旦大唐志在革新,他們必然爭先恐后等待陛下召見,而這就是天下有識之士。正所謂一人智短,眾人智長。有了這些人,很多難題也將迎刃而解。”
“其二,組建統領軍部的部門,召集大唐有經驗的老將坐鎮其中,以供陛下隨時咨詢。二來也很大程度上解決陛下分身乏術的問題。至于大家擔心的軍權問題,則無需多問,他們只有建議權,其他的權利一概也無。”
“其三,重新劃分三省,三高官官全部入閣,六部尚書入閣,但卻不得進入新的軍部,這事鐵律。同樣軍部的人也不能進入內閣,這也是鐵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條。”
姬松看著吃驚不已地眾人,澹笑道“將大理寺獨立出來,成為大唐最高司法機構,和內閣,軍部,三省平級。大理寺總理天下律法要桉,也是最為公正的地方。要是陛下覺得不夠再加上御史大夫主管監察也無不可”
姬松說完之后就不再多言,今日算是一場意外,他本來以為這些事情不會在李世民的時代發生,他是將希望寄托在了李承乾身上。別看李承乾現在乖的很,但只有姬松知道,他心中有多么的渴望建立功業。
但今日既然說起,他也算是試探一番。能成當然好了,有著李世民背書,將來也算是減少了不少阻力。若是不成他也就有些失望罷了,沒什么大不了的。反正自己還年輕,等的起
“內閣和軍部供朕咨詢文武要政,三省主管政務實施,大理寺總理天下刑律之事,御史大夫主管百官監察。一環扣一環,簡直不可思議”
李世民是何等眼光當姬松說出各個部門的作用之后他就明白姬松的真正意思了,那就是文武分治,互不干涉
自古文武之爭就是令天下政務大亂的根由,但姬松卻想出這樣解決矛盾的辦法
之前不管是大唐,還是先秦,兩漢,前隋,在文武上都是混淆不清。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出將入相的說法。
在外為大將,在內為宰相。
但這樣的后果就是權臣當道,稍有不慎,或者主少國疑之際就是天變之時。
現在姬松所說的文武分治之法卻是讓他眼前一亮,好似找到了問題的根源一般,豁然開朗。
“哈哈哈,好啊,好一個文武分治,這才是我大唐該走的路啊”
就這么會兒功夫,他就已經想到了好幾個不同的思路,以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情,現在就想撥開迷霧見真身一般。
房玄齡和杜如晦想說什么卻不知道該怎么說,姬松的辦法確實是極好的,要是施行的好,說不定就能解決之前所有朝代沒有解決的文武之爭。
但這樣一來他們文臣就顯得弱勢許多了,一旦不能插手軍政,那他們的權勢將減少許多。但這話能說嗎
不能,一旦說了,你猜皇帝心里會怎么想
皇帝會想著你一個位極人臣的宰相還想插手軍務你想干什么造反嗎
所以他們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不但不能說,還要極力支持,不然皇帝心里就要不安了。
“姬松,你繼續”
“咦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