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過上一年半載,將士們適應高原環境之后,再往高處遷移就是。并且第二營地已經探查完畢,已經在當地官府的協助下開始建立。
而這個地方就在昌都,此地地勢更高,距離吐蕃更近,并且卡在茶馬古道的節點上,不但能訓練士兵,還能收取稅收養兵。此地往西快馬加鞭不到三日就能到達邏些。一旦在此駐兵,定會讓吐蕃投鼠忌器。
若想對大唐用兵,昌都這個地方必然會成為他們首要的攻擊目標。一旦這里不被拔掉,他們就不敢輕舉妄動。
柴紹當然知道這里的重要性,在打箭爐駐兵已經成功迷惑吐蕃,而他則在昌都打造關卡。一旦成功,這里將是大唐釘在吐蕃頭上的一顆釘子。
所以,他現在的任務就是看住吐蕃,決不能讓其搗亂。
只是想到姬松現在面對危局,他心中有些不安。但他距離太遠了,根本就是鞭長莫及,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期望他能平安無事。
安西都護府。
當郭孝恪和已經達到到達安西布防的蘇烈,接到圣旨后也是心神大震
“看來還是小看大食了,沒想到他們動作這么大反應之激烈,就像是被踩著尾巴一樣不顧一切”
蘇烈有些感慨道。
貞觀二十二年被調任安西都護府的郭孝恪,早得知大食人在海上對大唐發起進攻后的第一時間就開始布局安西,他甚至將戰線已經推進到了恒羅斯境內。
按照他的想法,就應該拒敵于國門之外。但卻遭到了朝廷嚴厲拒絕,嚴令他必須停下腳步,不然就立即回長安。在異國他鄉作戰虧你想的出來,一個后勤就能累死三軍。
并且嚴令他必須以保護當地漢人安全為第一要務,哪怕是大半個西域丟了,但只要這些漢人無恙,就算他大功一件。
這讓郭孝恪有些無所適從,但命令以下,還是陛下親自寫的詔書,一字不改地下達給他,可見朝廷和陛下的決心。就算再不甘,也只能退出恒羅斯。
之前西域漢人不多,朝廷也不是很在意安西的經濟和民生,更多的是將西域諸地當做隴西的屏障,和抵擋西突厥的前沿戰場。至于西域的名勝和會不會被打爛了,朝廷甚至是皇帝都不是太在意
這也是歷史上大唐在西域失敗之后毫不猶豫拋棄的原因,根本不愿在西域之地投入太多的力量。
一個是太遠,根本鞭長莫及,糧草運輸和控制都處于羈縻狀態。
但現在,當關中無地青年男子,以及大唐各地家里負擔過重的青年,在西域入籍就給分地分女人的誘惑下大量遷移后。這才徹底改變了朝廷對西域的態度。
一個生存著大量漢人,并且耕地不缺,土地肥沃的地方,他們沒有理由去拒絕。
西域此舉不但徹底緩解了大唐無地百姓的生計,也間接解決了國內不穩的局面,為大唐穩定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之前一個九成九都是異族的西域,大唐根本不愿花費太多的精力去治理。但當大量青壯男子涌入西域,娶異族女子后。朝廷更是恢復了西漢時期的長史府制度,用以專門管理民生,徹底將軍隊釋放出來。
此時,光安西之地就生活不下十萬漢人,并且還都是年紀不大的青壯男子。這還只是成年男子,要是加上這幾年和異族女子生下的孩子,據長史府不完全統計,至少有三十萬人,男女孩子基本平衡。
因為都是年輕夫妻,加上平均下來一名漢子男子至少有三名女子計算,這個成長趨勢至少能保持十到十五年。
而到了那時,等這些孩子長大,又是一個人口爆發期。并且為了保證幼兒的存貨率,朝廷更是征調書院醫學生前往西域建立醫館。為此朝廷作保,等五年之后會長安,至少都是一個有品官員。
這或許對世家之人不算什么,但對貧寒子弟來說,已經是意外之喜了,當初圣旨一下,報名者甚眾
以此推斷,十年后,大唐在西域的漢族人口至少可達到一百五十萬到二百萬之間。如此強大的發展潛力,如何不能不讓朝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