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凌菲道“那日與那道人張果相遇之時,那張果與下官言道近日下官會得良臣提攜,誰知這第三日便得閣老提攜往神都面圣。”
席間眾人無不驚嘆這喬凌菲竟有如此機緣,也是對那張果的未卜先知頗為稱贊。而席間恰有一位曾奉旨武則天之命前往去請張果的大臣聽聞這喬凌菲之言,自是深信不疑。
喬凌菲隨即又道“那老道長曾提點下官,須得知恩圖報,隨即便口傳下官幾句箴言,勞煩狄閣老賜筆墨。”
狄仁杰雖是不信鬼神之說,可是畢竟生于那個時代,對這“天人感應”“五德交替”之類的理論還是有些感悟的,再加之對這張果一事,狄仁杰也確是知曉,故而便喚侍女取來筆墨。
喬凌菲隨即取蘸了墨,將那紙張撕做小紙條。于那紙張紙上寫下所謂“箴言”
這第一條便寫下“藏墨。”二字遞與狄仁杰說道“閣老依箴言便可。”
狄仁杰接過紙條看了之后也不言語,只是微微頷首,隨即便將紙條掖于袖中。
喬凌菲隨即又寫下“割袍。”二字遞與狄光遠說道“狄二公子依字面之意即可。”
隨即又寫下“順受。”分遞與任知古,崔宣禮等大臣。
眾大臣得知此“箴言”乃是自張果之口故而便將此字條悉心收納,掖入袖中。
喬凌菲架了筆,看向堂內眾人道“去歲爾爾,新歲將至,值新歲箴言啟。”
眾人紛紛舉杯向喬凌菲道謝。
喬凌菲自是不敢居功,當然需要感謝的是她所了解的歷史。
至夜深之時,筵席方才散去,眾大臣道別之后,這狄府方才熄了燈燭,各自回了廂房,各自安歇。
翌日清晨。
喬凌菲一早便與狄仁杰辭行,往長安城趕去。
臨行之前,狄仁杰自腰間取出一腰牌遞與喬凌菲道“此腰牌乃是陛下所賜,他日若有要事須得進宮面圣,執此腰牌便可。”
“這北鑒司已然復立,且往長安等候圣旨即可,其余雜項,便由禮部吏部操持,凌菲無需擔憂。只是這焚尸一案及那私錢一案,還需凌菲多多費心。”
喬凌菲接過腰牌之后說道“凌菲定當盡力而為”。言罷看向狄仁杰說道“至于薩摩姑娘,凌菲另作安排,只是于神都之事還需閣老多多關照。”
“自然。”
喬凌菲隨即欲上馬,往城門行去,卻忽得被狄仁杰攔下說道“凌菲稍候片刻。”
方才言罷,卻見身后不遠處,那羅敬昀吊兒郎當得牽著一匹馬向二人走來,那羅敬昀行至二人身前,隨即便將那韁繩遞與喬凌菲手中道“此馬名喚追駺,乃是大人最為喜愛。今日與你,便好生照看。”
喬凌菲接過韁繩看向狄仁杰道“閣老如此甚好。”
狄仁杰“”
羅敬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