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畢竟是燕京明面上的二把手,實際上的掌控者。
所以這一路上,有不少人都十分熱
熱情的跟劉基打著招呼。
理所當然的,能一直跟在劉基身邊的朱元璋,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不過他們這些人十分明智的,都沒有多問過一句。
直到坐下之后,就再也沒有人敢過來打擾劉基了。
畢竟,這里是食堂,而不是外面的酒樓。
如果在劉基吃飯的時候過來打擾,那就不是在上官面前刷好感度,而是讓人討厭了。
“常先生請坐。”在老朱面前,劉基表現的一直都十分小心謹慎。
他先是把自己的餐盤放在桌子上,幫朱元璋拉開的椅子,請朱元璋先坐下。
等朱元璋坐定之后,自己才小心翼翼的坐在了朱元璋的對面。
朱元璋還沒開始吃飯,就先提出了自己剛才的問題“只是因為浪費食物,就會影響升遷,這會不會太過嚴苛了”
劉基笑著搖了搖頭。“陛下無需擔心,在咱們燕京這邊對于官員的升降,除了英王殿下制定的開皮挨,還有一套對于官員,日常行為的評分標準。”
“英王殿下曾經說過,官員的道德雖然不是最重要的指標,但是也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對于官員平時的表現,也會有巡查御史進行打分。”
“這個評分,雖然并不是特別重要,但是在關鍵時刻還是會對官員有所影響。”
“比如,如果兩個官員的政績差不多,這種時候,市場日常評分就會起到關鍵的作用。”
“而浪費糧食,扣的日常評分兒是相對比較多的。”
朱元璋又笑了“對七五的這個提議,劉崧想必是舉雙手贊成的吧”
老朱甚至都能想象得到,在聽到朱瀚了這個提議之后,劉崧那興奮莫名的樣子。
劉記一臉感慨的道“常先生果然慧眼如炬。”
“就因為這件事兒,劉崧甚至把對之前對英王殿下的意見都放在了一邊。”
“七五這小子果然是有辦法。”朱元璋甚至有一種沖動,在應天府那邊也執行這種政策。
不過想了許久,最后還是放棄了這個打算。
畢竟任何政策都是要看天時地利人和的,放在燕京這邊是有利于家國天下的精妙國策,可如果挪到燕京,也許就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
關于這一點,朱瀚曾經不止一次的強調過。就是怕朱元璋貪功冒進,反而會讓剛剛太平的大明天下再次亂起來。
說到這里,朱元璋又想起來另外一件事兒“對了,你剛才說燕京這邊的百姓天就能吃上一頓肉,這究竟是真是假”
朱元璋當然知道劉吉說的都是真的,大致是想確認一下。
“你們怎么知道百姓天就能吃上一斤肉難不成你們還派人三天兩頭去百姓家里探查或者說這只不過是你的意向而已”
提起這個,劉基臉上浮現出一絲古怪的笑容“陛下,國家當然要憑借數據說話,而不是某一個人的想當然。”
“臣之所以敢這么說,關鍵還是因為咱們燕京衙門統計司調查的數據,咱們燕京現在各處市場,每天要消耗的雞大概四千只,鴨一千只,生豬兩百余頭,其余各種野味約一千余只。”
“這些肉食除了本地養殖的之外,還有許多是商人們從外地販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