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內,朱元璋手中不少的文章早就已經被他翻看了好幾遍。
朱瀚和朱標,朱棣便站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等待著朱元璋最后的挑選。
朱元璋對兩份文章愛不釋手。
“現在學子們果真是博學多識,文章寫得引人入勝,連咱都有些愛不釋手,身為皇帝居然挑選不出最后的狀元。”
朱元璋說著目光便看向了一旁的朱瀚,他始終一語不發,低著頭等待等待機會。
“老弟,你現在是不是有什么心思,倒可以說說看。”
朱標和朱棣兩人的目光立馬就放到了朱瀚的身上,此時朱瀚眉頭緊皺,他連忙上前從朱元璋的手中接過了兩份文章。
他仔細的看了一眼上面的字跡就已經認出了,這便是葛榮和王安兩人的字跡。
葛榮之前對自己早就已經有了安排,因此他參加科舉考試就是為了能夠走仕途這條路。
朱瀚一心培養下來的,那實力竟然是不容小覷。
王安身在寒門,但卻能夠十幾年如一日報讀詩書還能夠練就謙遜的性格,朱瀚對他依然是刮目相看。
這兩個在同一場科舉之中,確實有些難以抉擇,兩人都是人中龍鳳。
若是就這樣的,讓他們對科舉不滿,日后肯定會有不少的學者因此而詬病。
“陛下心里更覺得哪份文章好,便就已經足夠。”
朱瀚把決定權還是交到了朱元璋的手里,畢竟現在可是要為朱標選擇一些日后能夠在朝中的人才,他可不能妄下決斷。
“當今的學子個個都是非常優秀的,看他們所寫的文章就能夠體會得出,日后為大明江山能夠付出極大的努力。”
“這一次的科舉辦的確實不錯,這兩個人的文章都留下來吧。”
朱元璋意思已經不言而喻。
朱瀚立馬就明白了過來。
看來王安和葛榮兩個人,都能夠受到朱元璋的青睞,他們日后這樣的名次,其實早就已經沒有多少的意義。
他們兩人,這便已經成為了今年狀元中的并蒂蓮,這可是多年來,第一次能夠在科舉制中出現雙狀元的情況。
“即使狀元的位置,也不過是給他們的官位能夠更加的增長出一些見識罷。”
“但真正能夠讓他們在應天府立足,靠著如今的狀況根本就不足為奇,日后還要讓他們能夠有所成就才好。”
朱元璋目光認真地看著朱瀚。
這一次科舉朱標和朱棣,兩人辦的都確實不錯。
朱瀚能夠留出這樣的人才,為他們大明江山越發穩固,也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朱瀚看著朱標和朱棣,對他們兩人也是刮目相看。
朱標聽著朱元璋的話,臉上露出笑容。
他終于選擇了一顆心,就稍稍的放了下來,對于葛榮他可是寄予了厚望。
不但因為他在科舉舞弊案中,能夠直言不諱的去把幕后的黑手揪出來。
更重要的是,他在科舉之中也確實能夠展現出真正的實力,讓朱標對他刮目相看。
如今他能夠在應天府,有這般的努力,朱標已經默默的把他劃為了自己的麾下。
日后定然也能夠讓葛榮,在自己的身邊謀取一官半職。
“葛榮所寫的文章,對他天下局勢的力度非常的強,這樣的人才一定要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