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瀚將他們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
葛榮是他看著長大的,在參與科舉之中時,他好不容易撿回了一條命,肯定也希望在科舉中能夠高中。
若是因為太好,而與自己的同鄉出現了分歧,他肯定會毫不猶豫的把名字讓給王安。
“陛下有所不知,王安與葛榮良人是生死之交,葛榮當初被壓入大理寺中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王安和幾個同鄉一直都要為葛榮申冤,他們之間的友情可不是一個狀元能夠比得了。”
“狀元只有一個,葛榮肯定會把這個位置讓給王安。”
朱瀚的話,讓眾人一下子明白過來。
朱標更是十分滿意,這樣一個不注重地位卻能夠才華出眾的人,就是他心之所想。
朱元璋聽從朱瀚的安排,便立馬的答應了下來。
很快,貢院的榜單便著實公布,王安成為了這一次科舉制中的狀元。
應天府看到名單公布的那一刻,眾人吃驚無別。
這次可是讓所有的應天府百姓都寄予了厚望,如今榜單終于公布,也了卻了他們心中的一件大事。
“這次的科舉可是太子殿下和鷹王殿下兩人親自挑選出來的,真是太不容易了。”
“葛榮和王安兩個人的才學,都非常的出眾,他們兩人的文章寫的真是為天下百姓著想。”
“他字字句句,都能夠為我們百姓出謀劃策,這樣的人才可真是不多見。”
“科舉制中能夠脫穎而出的這一次狀元,就已經讓人十分的滿意出身寒門,卻能夠學識如此精妙。”
應天府的百姓,對葛榮和王安都開始議論了起來。
無一例外,這兩人的才學確實受到了眾人的追捧,甚至連與他們一同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對兩人的才華,都是極為敬佩。
如果他們能夠有這般的才華,日后在應天府必定能夠謀取一官半職。
王安和葛榮兩人的才學,受到了極大的追捧。
葛榮和王安兩個人也看到了榜單,兩人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的笑容。
葛榮連忙慶祝。
“王兄,你這文章寫的真是太好了,真讓我心生向往,你的文章能夠給人的力量確實非常的強大。”
“我還要與你多學習學習,你成了狀元,我比誰都高興。”
葛榮一直都非常的謙遜。
他的這一番話,反而讓王安有點不好意思。
葛榮所寫的文章之中,與自己的見解雖然不同,對百姓如今的遭遇以及江山社稷,都能夠有更多的見解。
王安對他的文章也拜讀良久。
兩人都十分謙遜。
王安微微的躬了躬身子,看葛榮的時候雙眼通紅無比。
他不敢想象,若是沒有葛榮的話,他們這些學子連參加科舉考試的機會都沒有。
自己這次能夠高中狀元,也脫不了葛榮的恩惠。
“葛大哥,你可千萬不要這樣說,要不是你為了我們天下學子作證,恐怕現在科舉都沒有辦法能夠公開,這可都要歸功于你。”
王安說著便要感謝葛榮,被葛榮拒絕,他連忙帶著葛榮和其他的幾位學子,便去了應天府最大的酒樓,想要開懷暢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