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吟片刻,說道:“朕不能答應瓦剌人的條件。漠南三州乃是大明領土,豈能輕易割讓?”
使者聞言,連忙說道:“陛下,可汗說了,若大明不答應此條件,那瓦剌便只能與大明刀兵相見了。”
朱元璋冷哼一聲,說道:“瓦剌人若敢進犯大明,朕定讓他們有來無回!”
使者見狀,連忙告退。朱元璋望著使者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怒火。
“瀚弟,你對此事有何看法?”朱元璋問道。
朱瀚沉吟片刻,說道:“陛下,臣以為,我們可先答應瓦剌人的條件,但要求他們必須先釋放被俘的大明士兵,并退兵百里。待兩國和談成功,重新開通絲綢之路后,再慢慢圖謀收回漠南三州。”
他沉吟片刻,說道:“瀚弟所言有理。那此事便交由你去辦理吧。”
次日清晨,朱瀚再次帶著使者團,踏上了前往瓦剌的路途。這一次,他的心中充滿了堅定與決心,誓要為大明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不久,朱瀚便帶著使者團走進了瓦剌營地。伯顏帖木兒連忙迎上前去,臉上掛著客氣的笑容。
“靖王爺遠道而來,有失遠迎啊。”伯顏帖木兒拱手說道。
朱瀚微微一笑,拱手回禮道:“太師客氣了。本王此次前來,是為了兩國和談之事。希望我們能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讓兩國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伯顏帖木兒聞言,心中暗自點頭,說道:“靖王爺所言極是。我瓦剌與大明本是友邦,何必因為一些誤會而刀兵相見呢?不過,關于和談的條件,不知靖王爺有何想法?”
朱瀚微微一笑,說道:“太師,本王此次前來,正是想與太師商議此事。本王以為,兩國和談,應以大局為重。漠南三州雖是我大明領土,但若能以此換來兩國的和平共處,讓百姓免受戰亂之苦,那也是值得的。不過,本王希望太師能理解,大明也有自己的底線和尊嚴,不能輕易割讓領土。”
伯顏帖木兒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他沉吟片刻,說道:“靖王爺所言有理。那不知靖王爺有何具體的和談方案?”
朱瀚微微一笑,說道:“本王以為,我們可以采取一種折中的方案。大明可以割讓一部分土地給瓦剌,但并非漠南三州全部。同時,大明也可以在其他方面給予瓦剌一些補償,比如貿易上的優惠、技術上的支持等等。如此一來,兩國都能從中獲利,何樂而不為呢?”
伯顏帖木兒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興奮之色:“靖王爺所言極是。不過,此事關系重大,本王需與可汗商議后再做決定。”
朱瀚點了點頭,說道:“這是自然。本王也理解太師的顧慮。不過,本王希望太師能盡快給本王一個答復,畢竟時間緊迫,兩國百姓都渴望和平。”
伯顏帖木兒拱手道:“靖王爺放心,本王定會盡快給王爺一個答復。”
朱瀚微微一笑,說道:“陛下,臣此次前往瓦剌,已與伯顏帖木兒商議了和談之事。臣提出了一種折中的方案,大明可以割讓一部分土地給瓦剌,但并非漠南三州全部。同時,大明也可以在其他方面給予瓦剌一些補償。伯顏帖木兒對此表示贊同,但需與可汗商議后再做決定。”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贊許之色。他沉吟片刻,說道:“瀚弟,你做得很好。此事若成,你便是大明的功臣。不過,瓦剌人貪婪成性,只怕不會輕易答應你的條件。你可有什么應對之策?”
于是,朱瀚再次帶著使者團前往瓦剌,與伯顏帖木兒商議和談的具體事宜。經過多日的談判與周旋,雙方終于達成了一致意見。
和談成功后,朱瀚帶著使者團返回了金陵。當他走進奉天殿時,朱元璋早已等候多時。朱瀚連忙上前行禮,將和談的結果稟報了朱元璋。
朱元璋走到朱瀚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瀚弟,你做得很好。此事若成,你便是大明的功臣。朕要重重賞賜你。”
朱瀚連忙拱手道:“陛下謬贊了。臣只是盡了自己的本分而已。更何況,此事能成,也離不開陛下與太子的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