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木匠也活動起來,家里每天都是鋸子斧頭的聲音,來幫忙的人絡繹不絕。
一張張長木桌子快速做好,然后又是凳子椅子的,堆在一起,就等學校蓋好搬進去。
楊家莊這樣大的動作,周圍村子也都打聽清楚,在知道是辦學校后,除了羨慕還是羨慕。
他們這些村子可沒有那份能力辦學校,這里面不僅需要物資上的支持,還得有老師。
而且,這年頭在農村里可沒童工一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這半大小子也是一份勞力,可以跟著下地干活了,大點的女孩已經幫著照料家務,這要是去上學了,丟下的活誰管
時代的局限性讓他們難以取舍,甚至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但在有心人的指引下,總歸是會走上正路的。
楊家村建立學校的事在周圍村子里傳播,尤其是楊小濤捐的五百塊錢,在各個村子里流傳起來后,立刻引起軒然大波。
不少人對楊小濤這種無私的行為感到震撼,而后就是感慨自己村子里咋就沒有這樣的人
五百塊錢啊
當然,有人夸贊的,自然也就有人罵他傻的。
尤其是秦家村人,聽說這件事后,喜歡的和說閑話的都不在少數。
而秦淮茹家卻是人們話題的焦點。
這些天,秦家人出門都是低著頭,沾親帶故的也沒臉說這事。
若是當初秦淮茹和楊小濤在一起,他們秦家村未必沾不得好處。
哪像現在,唉
村東頭的小姑娘,雙手把玩著兩根過肩小辮子,聽著周圍人說起楊小濤的事,眼睛不時看向外面的馬路,心里暗暗下了決定。
不提周圍村子的反應,為了學校的事,楊大壯沒少往鎮上跑。
鎮上的領導在聽說這事后,也是震驚。
而后,就沒有而后了。
他們現在也是教育資源匱乏,國家大力建設工業,有限額知識分子都向著城市聚集,他們鎮上的那些人能夠當老師的也沒幾個啊。
而且這些老師也都有自己的工作,讓他們去楊家莊,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最后,老師的事情只能讓楊家莊自己解決,鎮上的領導被楊大壯磨的沒脾氣,只能支援一批教學物資,也就是粉筆、書本之類的,而且還是一次性的,以后就不管了那種。
楊大壯有些失望,卻也沒辦法,只能等楊小濤的信息。
時間來到十二月,天氣變涼,學校已經蓋起來,桌子凳子也都擺放進去。
接下來,就等明天開春,開始正式掛牌了。
楊小濤打從村子里回到四九城后,就一直為學校的事奔波著,最近終于有了結果。
學校暫時以教語文和數學為主,至于教學的內容,楊小濤去了趟紅星小學,找到小學的校長。
紅星小學的校長是一名五十多歲的老教育家,為教育事業奉獻了大半輩子,最想看到的就是讓教育在華夏大地上開花,讓新生代沐浴在知識中,成為建設祖國的中堅。
尤其是經歷過戰火后,滿目瘡痍的大地,更加需要人才的修補,重新煥發生機。
對他來說,教育后代成才,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標。
當楊小濤以楊家莊建立小學的名義找來時,老校長是激動的。
這年頭,公立小學建起來都不容易,更何況是這種村辦小學
找來楊小濤,老校長親自詢問一番,了解到楊家莊的情況,也知道了建立學校的決心。
對此,老校長對這種利國利民的壯舉感動,心里面愿意幫忙,卻也無法給予實質性的幫助。
畢竟,現在的情況,一張紙一支筆都要精打細算。
楊小濤也知道這種情況,他來此只是想通過學校的渠道,向上級匯報后獲得購買教材用具的權力。
以后以購買的方式獲得其他學年的課本教材。
老校長略一沉思,便同意了。
對他來說,不過是寫份報告罷了。
時間就在等待中過去,直到年后,才有了消息。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