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國東北部,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
午后~
hareet-346號,taitaliana餐廳內。
taitaliana,是一家創立于1913年的意大利餐廳,它直至現在依然堅持提供最正宗最傳統的意大利美食。
無論是披薩、海鮮,還是傳統意大利面和甜品,都能讓食客們享受到濃厚的意大利文化和風情。
餐廳內,因為已經過了午餐時間,僅有四位食客坐在一張靠窗的圓桌旁。
大衛和未婚妻莉莉絲,導師巴特萊教授,以及中途趕來的“不速之客”謝麗爾,正是這四名僅剩的食客。
大衛拿起擦干凈了嘴角的奶酪,掃了一眼坐在對面的導師巴特萊教授,看向坐在右手邊“貴客”謝麗爾,問道。
“著名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在1969年出版的《彼得原理》一書,你們看過?”
“沒有。”
大衛的右手邊,老摩根的長女,摩根家族的“長公主”謝麗爾,被這個問題勾起了興趣,端著果汁眨眨眼,搖頭道。
“嗯,好吧!”大衛笑瞇瞇的挑了挑眉毛,齜牙一笑,看向坐在左手邊的自己的未婚妻莉莉絲,見她也很配合搖搖頭,道。
“你們不知道勞倫斯·彼得的名字,其實也很正常。”
“因為在他出版《彼得原理》一書之前,他還只是博學多才的教育哲學博士。”
“《彼得原理》出版后,他在書中創設的一門全新管理學子學科--層級組織學,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追捧和共鳴,直接讓該書在非小說類排行榜的第一名,持續榜首20周之久。”
“層級組織(hierarchy)一詞,起初是用于形容教會的階級制度,現在其意義已經延伸,包括任何具有等級制度的組織。”
“層級組織學是一門社會科學,現在也被稱作梯子定律。”
“有人說,它是解開所有階層制度之謎的鑰匙,也是了解整個文明結構的關鍵所在~”
“凡是置身于商業、工業、政治、行政、軍事、宗教、教育各界的每個人,都和層級組織息息相關,亦都受彼德原理的控制。。”
“彼得博士在書中指出,在任何一個采用層級管理制度的組織中,其內部人員要想獲得晉升的最低條件,是在現職位上勝任或基本勝任,而那些不稱職的人則永遠不會得到晉升。”
“所以組織中晉升的一般規律是,只要勝任,或遲或早都會晉升;如果他在上一層級的工作中依然能夠勝任,那么他還會晉升;一旦他晉升到無法勝任的崗位,他的晉升過程就會自動終止。”
“那對于可以勝任和無法勝任的界定標準是什么?又為何會普遍出現晉升極限的問題?”
“彼得博士在書中,列舉了一些格言與詩句對此加以說明。”
“比如,英國詩人波普(a.pope)在長詩《論人》有這么一句詩~”
“會怎樣呢?他想越飛越高,但無力達到真正的完善。”
“這句詩很好地描述了身處層級組織內部人們的心態,他們更傾向于對自己勝任的職位不滿意,因為他們已經成功了,需要進一步的挑戰,總想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所以,人們才會通過不斷的努力證明自己向上爬,直到自己的位置上升到理論上的晉升極限為止。。”
大衛說著,把目光移向了“長公主”謝麗爾,看著她似笑非笑的漂亮臉蛋,聳聳肩道。
“在我們所知的人性中,有一個悖論~”
“人的潛能是無窮的,可以稱之為人的自由或可能性,這是人類的偉大之處。”
“同時,人在覺得自己處處受到限制與束縛,認為自己不自由的時候,也會心中產生自己是渺小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