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普照,金頂佛燈,佛法無邊。
恢宏無比的異象一閃而逝,須臾之后,就歸于平凡。
一名僧人走出浮屠塔。
他身披灰袈裟,看起來極為樸素,既無法身外顯,也無佛光環繞,整個人看起來就是一個和善的大胖和尚。
“拜見世尊如來!”
各路受邀而來的仙家也紛紛起身,行大禮,敬釋迦牟尼佛。
無上巨頭,萬族共尊。
就連鎮元子和驪山老母也不敢托大,拱手行禮。
修行界,達者為師,道高一線,就高的沒邊了,釋迦牟尼生于中古,凝聚道果雛形在近古,年齡比很多大神通者都小,可他在三界的輩分和地位卻很高,幾乎僅次于大天尊。
全場只有雷恩端坐不動。
如來佛祖坦然接受了群仙的朝拜,回了兩位洪荒巨擎半禮,最后看向勾陳。
他上前幾步,主動豎掌施禮,道:
“老僧見過勾陳帝君。”
雖然靈山實際上獨立于天庭之外,不歸玉皇大帝管轄,但名義上,四御還是高過五方五老一籌的。
論實力,勾陳大帝也是無上巨頭,萬族共尊,所以是如來佛祖先行禮。
雷恩這才起身,回敬了一禮,道:“久仰大名。”
名不虛傳啊。
一般的準圣可能看不出什么,可在他眼中,這尊佛,渾身光芒萬丈,丈六金身,圓滿無瑕,法力滔天,僅僅是站在那,就有萬道拱衛,無盡信仰洪流環繞。
他所立之處,時空已經被顛覆,光華浮動,自衍凈土,萬法不侵。
道果雛形,幾乎承載了天地萬道,只比洪荒天道低一線。
如此修為,當真可怖,怪不得大天尊都很忌憚這尊大佛。
佛祖淡淡一笑,和武神打過招呼后,便看向金蟬子,道:
“汝可知錯?”
“弟子何錯之有?”
金蟬子臉色微微發白,卻一臉倔強,毫無悔改之意。
他不認為自己說錯了,大乘佛法確實奧妙無窮,卻無法普渡眾生,更不是救世之道。
如來佛祖一嘆,眼中帶著一絲惋惜,道:
“癡兒,是我急躁了,不該派你去南方傳教,你雖有大羅修為,不受外劫困擾,然紅塵濁世,七情六欲,貪嗔癡三毒,依舊使你迷失了本心,失了佛性。”
這只是表面上的說辭,有些事,不宜在大庭廣眾之下說。
他覺得,派年輕氣盛的金蟬子去那個南域小國追尋魔羅的痕跡,是一種錯誤的選擇。
他或許無形中已經被誤導了。
當然,也有可能,金蟬子確實對大乘佛法有不同的看法,且不滿諸佛菩薩不體諒人間疾苦,只知洗腦忽悠,肆意收割百姓信仰的做法。
無論哪種,都不是小事。
佛祖一臉惋惜,金蟬子卻鎮定下來了,神色平靜,道:
“出家人也是人,失去佛性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人心,我這次下山,未見哪個地方佛法大興,就成了人間凈土。
相反,和尚不事生產,佛法一興,百姓普遍癡愚迷信,只知吃齋念佛,求來世福報,生活反而如陷泥潭,一地雞毛。”
這話無異于一記耳光扇在佛門眾人的臉上。
諸佛菩薩臉色鐵青,對他怒目而視,要不是佛祖在場,已經有人忍不住教訓一下金蟬子了。
鎮元子眼角抽搐,很想說老弟算了吧,別再說了。
很多道棍都沒有這么大的攻擊性。
雷恩則憋著笑。
還在輸出,真不怕死啊。
果然,這下連佛祖都繃不住了,臉色一沉。
他本想給自己欣賞的弟子一個臺階下,結果金蟬子不僅沒有順驢下坡,還當著他這個師父的面繼續毀佛謗佛,相當打臉。
這下,他都沒法護著他了。
必需嚴懲,以儆效尤。
“金蟬子,汝不聽說法,失了佛心,公然毀佛謗佛,輕慢我之大教,罪不可赦,來人,把他押下去,廢去修為,真靈投入輪回,如無大功德,永不可再入靈山。”
這是非常嚴厲的懲罰了。
廢掉修為,投入輪回,意味著萬萬年苦修都一朝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