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郡水患,禍及十六郡縣,朕有意讓其余郡縣開倉放糧,救濟災民,諸位愛卿覺得如何”
嬴政坐在高位,表情澹澹地掃視李斯等人。
趙昊站在角落里,默不作聲。
雖然他們倆已經交流出賑災之法。
但賑災并不是他們去實行,還是想聽聽眾臣的意見。
這時,李斯上前一步,拱手道“啟稟陛下,臣覺得此事不妥”
“有何不妥,說來聽聽”
嬴政抬手示意。
卻見李斯正色道“陛下,依照秦律,我大秦百余年來,一向講究賞罰分明,陛下使民無功而受賞,是為不妥”
“臣建議陛下只需派人加固堤壩,防止水患再發即可”
聽到李斯的話,嬴政面色一肅。
秦法確實有規定。
民有功而受賞。
無功則不可賞。
若使民有功與無功俱賞,乃亂道也。
這是李斯提出來的治民之策。
要讓他否認這條國策,明顯是不可能。
所以,嬴政對他也不報有什么希望。
但偏偏這個時候,在場有不少御史,都紛紛贊同李斯。
畢竟東郡那些黔首對大秦的統治,還有些不滿,若不管他們,治理東郡水患,自然無需耗費多大的力氣。
稍微沉默,嬴政沒有理會李斯,轉頭看向馮去疾“馮卿覺得如何”
“這”
馮去疾遲疑了一下,道“回陛下,老臣覺得李廷尉此言有些偏頗”
“東郡,以及十六郡縣,有傜役于我秦國,這算有功,有耕耘于我秦國,這也算有功,雖是六國故土之人,但也不能說無功”
“馮左相此言差矣”
還沒等馮去疾把話說完,姚賈便橫眉冷對道“六國傜役之人,乃刑徒,耕耘也未見收成,如何算有功
我大秦以法立國,陛下若行此舉,猶如亂法”
“更何況。”
說著,他話鋒一轉,又看向嬴政“我大秦正在北伐匈奴,錢糧都救濟災民了,北伐錢糧短缺,該如何應對”
“朕現在是問策爾等,不是讓你們將問題拋給朕”
嬴政面色冷冽的說道。
姚賈和李斯對視一眼,隨即拱手道“陛下,關于水災之事,臣支持李廷尉,我大秦歷來主持治災,不賑災,為的就是杜絕不勞而獲的事情發生”
“況且,賑災也不見得是好事”
“嗯”
嬴政愣了下,不動聲色地看向趙昊。
卻見趙昊也一臉懵逼。
只聽姚賈一本正經的道“當年趙國發生大旱,趙王派人賑災,結果錢糧都被貪官污吏私自挪用了,致使百姓民不聊生,才讓我秦軍有機可乘,前車之鑒,不得不謹慎”
聞言,嬴政瞇了瞇眼睛,沒有發表意見,轉頭看向王綰
“老丞相為何一言不發”
“這”
王綰的注意力都在趙昊的身上,忽聽嬴政詢問,不由微微一愣,旋即拱手答道“回陛下,老臣覺得諸位大臣都有理,還請陛下決斷。”
“”
嬴政面色一沉,剛想呵斥王綰,忽又想起什么似的,澹澹道“諸位愛卿都是博學多才之人,想必都讀過不少書,朕想問問爾等,可聽過以工代賑”
“嗯”
眾人愣住,不禁滿臉疑惑。
嬴政嘴角微微上揚,再次看向趙昊。
趙昊別過頭去,不與他對視,心里暗罵了一個字“草。”
“咳”
嬴政輕咳一聲,志得意滿的再次詢問
“那諸位愛卿可聽過刻舟求劍的故事”
“刻舟求劍”
眾人再次愣住,少頃,臉色大變。
這刻舟求劍的故事,出自呂氏春秋。
乃呂不韋召集門客編撰而成,李斯也曾編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