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跟睡虎地秦簡里記錄的大差不差,以信為主。
第三個階段胡亥亂法時期。
各種殘酷刑法被胡亥和趙高為了一己私利,重新啟用,甚至朝令夕改,最終使秦法逐漸失去公信力。
了解大秦歷史的,基本都知道。
胡亥登基的前兩年,秦朝其實沒多大的問題,就算有一些反叛,也在可控范圍之內。
而這一切的原因,就在李斯身上。
咱先不說李斯的人品如何,最起碼在治國方面,他還是很有能力的。
否則始皇帝也不可能重用他。
前文也提到了,胡亥之所以坐上皇位,跟李斯有很大的關系。
所以,胡亥剛坐上皇位的時候,也很倚重李斯。
但李斯長久把持朝政,讓胡亥有種白做皇帝的感覺,很不得勁。
這時候,趙高的心思就開始活絡了。
因為他是胡亥的老師,胡亥很信任他,所以他經常給胡亥說李斯的壞話,胡亥自然而然就厭惡上了李斯。
于是兩人一合計,果斷除掉了李斯。
而李斯這一死,也就成了壓垮大秦帝國的最后一根稻草。
總結來說,李斯才是秦國由盛轉衰,直至滅亡的關鍵點。
趙昊為什么支持王綰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想讓李斯上位
雖然李斯的重要性,無可比擬,但李斯不當丞相,對大秦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
沒當丞相前的李斯,還算克制,盡職盡責。可當上丞相后的李斯,就跟變了個人似的,不斷排除異己,鞏固實力。
儼然有想做第二個呂不韋的意思。
這可不是胡說,從他選擇胡亥,不選擇扶蘇就能看出。
以李斯的政治眼光他難道看不出胡亥的能力
就算趙高鼓動他的那些話,說扶蘇登位不會重用他,會重用蒙恬,蒙毅等等,也不足以讓他選擇胡亥。
畢竟扶蘇沒那么蠢,不可能看不出李斯的作用。
真信了什么儒家和法家對立見解的,才是蠢材。
扶蘇確實偏向儒家,但也不可能因為這一點放逐李斯。
真是這樣,那大秦半個朝堂都法家,豈不是都換了
而且以蒙恬的政治眼光,也不可能讓扶蘇棄用李斯。
所以,究其原因,還是李斯的野心在作祟。
他曾在呂不韋身邊做事,體會過那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感覺。
為此,他盡力展現自我,希望自己也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可惜的是,即使他坐上呂不韋曾經坐的位置,依舊無法如愿。
因為他上面的不是莊襄王,不是幼年嬴政,而是秦始皇。
這就注定了他不可能成為呂不韋。
但是,嬴政的突然駕崩,又讓他仿佛看到了一絲希望。就像黑暗中的一縷光,照亮了他政治末期的康莊大道。
比起幼年嬴政,胡亥遠遠不如,甚至連莊襄王都不如,以李斯的政治手腕,他自然有信心像呂不韋一樣權傾朝野。
所以,他最終選擇了胡亥,沒有選擇扶蘇。
其實站在李斯的角度來看,他選擇胡亥沒什么問題。
真正讓他失敗的,其實是他忽略的一個小人物,趙高。
他恐怕做夢也沒想到,一個在始皇帝身邊卑躬屈膝,為奴為仆的小人物,會斷送自己的政治生涯,將自己送上刑場。
好在趙昊及時出現,阻止了李斯的野心。
否則讓他坐上丞相之位,后果不堪設想。
畢竟大秦丞相的權力,遠超后世任何朝代。
其實李斯不當丞相也挺好的。
至少在他野心膨脹之前,可以腳踏實地的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