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是沈有容的二哥,名叫沈光秀,字茂實。
長相頗為柔美,胡子刮得也挺干凈,屬于古偶劇里的帥哥類型。
從朱銘接觸的宋代文人來看,刮胡子還蠻普遍的,這是一種社會審美的轉變。
比較宋明清三朝的皇帝畫像,就能看出一個規律,從開國到亡國,皇帝的胡子是越來越少。而且胡子猛然變少的時代,必然是這個王朝的繁榮期。再看當時的民間畫作,同樣也有這個規律,極有可能是從民間影響至宮廷。
“成功不必多禮,”沈光秀拉著朱銘的手,態度十分熱情,“成功之才,吾已如雷貫耳”
朱銘謙虛道“不敢當,舅父謬贊了。”
沈光秀說道“當得起。成功那八首詩詞,鄉里縣城都在傳抄,西鄉士子誰人不曉已有人給成功取了個雅號,便喚作朱八首。”
見鬼的朱八首,還不如之前那插翅虎呢。
多半是陪同陸提學的士子,回家之后主動散播開來的。
武能帶兵剿匪,文能寫詩講經,估計用不了幾個月,朱大郎就能在西鄉縣家喻戶曉。
沈光秀握著朱銘的手,一直都不松開,愈發熱情道“此次前來,俺是專程來尋成功的。”
朱銘膈應得想抽手,又見沈光秀刮盡胡子,心想這貨該不是個玻璃吧
沈有容端來一碗茶,朱國祥順手接過,遞給兒子說“你舅父剛從縣城回來,被那里的小學教授聘為老師。”
沈光秀笑道“還是托了成功的福。”
原來只是來致謝的,并非對自己心懷不軌,朱銘總算舒了一口氣。
縣小學校長的動作挺快,知道朱家父子獲得提學賞識,也不曉得從哪里打聽到消息,居然把沈光秀給招進去了。
縣級官立小學,對老師要求不高,校長可以自行聘用,跟向知縣沒有太大關系。
沈光秀一直想做老師,多番應聘都聘不,這次稀里糊涂就夢想成真。
朱銘的關注點,明顯不在這里,轉而問道“舅父村中那位讀書人,如今是何狀況”
沈光秀詳細說道“此人姓孟,名昭,字大光,是俺的幼時同窗。他一直沒能考取舉人,父親又染病去世,哥哥不愿供其求學,索性就析產分家了。他只分得二三十畝地,還去洋州書院拜師,家中資財哪里撐得住幾年下來,田產就賣光了,如今生活頗為潦倒。”
“大明村就是以前的黑風寨,他愿來此窮鄉僻壤”朱銘問道。
沈光秀說“家里已經揭不開鍋,俺平日里經常幫襯,可俺也不怎富裕。他還欠著俺兩石米、八百多錢,家中又添了對雙胞胎,再不找出路是真要餓死了。更何況,他科舉之心不死,而成功又是公認的貫通三經。”
好嘛,還想免費拜朱銘為師,這算盤倒是打得極好。
朱銘現在就缺個能寫會算的,只要那個孟昭過來,即可管理村中的賬簿再過兩個月便秋收了。
又聊幾句,朱銘拉著老爸去廁所。
麻利的將包裝盒拆開,朱國祥拿出一根華子點,吞云吐霧陶醉無比“車里的東西,都取出來了”
“就剩一輛車子,”朱銘也點一根,“朱院長,你說那紅薯玉米,有沒有可能變異”
朱國祥笑道“變成仙丹,吃了長生不老”
朱銘說道“比如產量更高,長得更壯什么的。糧食種子,不是都要拿去空間站輻射這穿越時空隧道,對種子也該有影響吧。反正對咱倆影響挺大,身體都實現逆生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