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直接更進一步,明確說出萬民才是國本
如此理論,有點嚇人,陳淵不敢輕易接受。
但似乎又不嚇人,因為孟子已經說過類似的話,朱銘只是在闡述孟子的言論。
陳淵一時難以做出決定,說道“吾當深思之。”
朱銘拱手告退。
陳淵獨自坐在房中,一會兒看向禮記,一會兒看向朱銘寫下的文字。
權衡良久,提筆寫文章。
出于公心,他認為該這樣。
出于私心,他更是無法拒絕開宗立派的誘惑。
他是南劍陳氏的第十三代子孫,在八世祖的時候,父子十人全中進士。他因為叔父陳瓘也有說叔祖的官場遭遇,將近三十年不去考科舉,陳家已經很久沒出進士了。
他身為楊時的大弟子兼女婿,雖然學識淵博,卻沒有自己的新思想,且在一堆同門當中不那么冒尖。
無論是為了家族,還是為了自己,他都必須抓住開宗立派的機會。
更何況,這些理論都屬于正道,是符合圣賢教誨的,是符合洛學理念的。
白紙之,寫下“我本論”三字。
開篇便是禮記,接著又是孟子,詳細闡述“我本”思想。
一篇文章寫完,又寫第二篇“道用論”。
以“我本”為出發點,引用周易、論語、中庸等經典,探討大道的體與用,得出“百姓日用即為道”的結論。
我本論、道用論,兩篇文章聯合搭建起學術框架。
驀地,陳淵思緒狂涌,又寫下一篇方矩論。探討天下萬民作為直尺,如何一起來勾畫國家這個正方形。
即百姓各安其位,農夫明白農學大道,種出更多的糧食工匠明白工學大道,生產出更好的工具商人明白商學大道,為國家更多財富、為百姓更多便利父子有父子大道,夫妻有夫妻大道,君臣有君臣大道,反正都要遵守這些道理。
所有人都做了直尺,規規矩矩勾畫,家國天下就能畫出完美的正方形。
有些東西,陳淵不敢寫得太細,比如皇帝不遵守君臣大道該怎么辦
剛愎自用,專制獨裁,為禍天下,這樣的皇帝該換一個嗎雖然不能亂說,但大家可以自己去想。
三篇文章寫完,陳淵直接癱坐在椅子。
想了想,他又重新坐直,添加朱國祥、朱銘兩個作者署名。
“相公,朱先生來書院了”親隨忽然來敲門。
陳淵問道“哪個朱先生”
親隨回答說“就是小朱先生的父親,朱國祥朱元璋先生”
陳淵連忙起身,一邊整理衣襟,一邊催促道“快來為我梳髻,須發邋遢怎能見當世大儒”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