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來想去,硬著頭皮寫變法對御政的好處。還真讓他蒙對一半,不管怎么說,好歹跟試題沾點邊,也符合蔡京變法的政治正確。
事實,考題不僅有煉丹內容,甚至還有道士解釋為采補雙修。只不過非常隱晦,不懂道術的人,根本看不明白,還以為全篇都在說君臣治政。
朱銘穿越前就讀過周易參同契,又被薛道光各種忽悠,對此書另有理解外丹法被闡述為內丹法。
一邊研墨,一邊觀察,朱銘遠遠看著宋徽宗。
要不要給皇帝整一篇內丹法修煉論文去
算了吧,跌份兒。
朱銘坐在那里思考,直等到宋徽宗離開,他才提筆寫下題目修身齊家治國策。
北宋末年的殿試策論,限制在1200字以內,但也允許超過一些字數。
朱銘膽大包天,竟然在殿試文章當中,宣揚他的“道用”派思想。
開篇便引用周易,講述百姓日用即為道的道理。再引用禮記,又說道是相通的,談修身、齊家和治國的共同之處。
修身之法,儒道合一,內外兼修。
還把“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比喻為齊家治國的各個步驟。
精,便是天下萬民。
氣,是萬民產出之財富。
神,是國家朝廷的運轉秩序。
煉虛合道,便是完美融合精氣神,達成國家、財富和百姓的協調統一。
他在前幾百字里,迎合宋徽宗對修道的癡迷。又在后幾百字中,勸諫宋徽宗不要盤剝太過,否則就會破壞精氣神的和諧。這對修道養生不利,也對治理國家不利。
最后完全契合周易參同契的表面和內在意思,把治國比作煉丹,只有兼具精氣神才圓滿。如果不善待百姓,煉出來的金丹就有缺陷。
“道用派”理論,全程摻雜其中。
一直寫到天黑,反復修改之后,謄抄在空白答題卷。
交卷完畢,宮人打著燈籠,送士子們離開。
大家都不敢喧嘩,出了宮門,才嘰嘰喳喳議論起來。
秦檜苦惱道“怎會考周易參同契我答的是君臣如何治國。”
白崇彥說“我寫的是變法。”
林勛湊來“我也寫的變法,但偏于崇禮復古。”
一大半士子,都顯得痛苦不堪,沒事兒誰去看道經啊
此次殿試題目傳開,導致天下士子,紛紛研讀周易參同契。誰都沒想到,下次居然考黃帝內經,還特么專考里面的氣運之說。
“成功寫的什么”白崇彥問。
朱銘說道“修身齊家治國。”
眾人反復討論,都在猜測皇帝的出題心思,一直出城回到客棧還在說。
也有士子暗自竊喜。
比如來自川中的何粟、何棠、何榘三兄弟,他們今年全部考中進士。而且屬于蜀學弟子,平時喜讀佛經道書,把周易參同契都研究爛了。
歷史的何粟,便是今科狀元,后來彈劾扳倒王黼等奸臣,靖康年間還負責與金兵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