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是主戰派,漸漸變成以戰促和。
由于他崇信道術,還主導了“六甲神兵守城”事件。昏聵至此,也是病急亂投醫了。
釀下大錯之后,何粟又與張叔夜領兵巷戰,打得金兵答應和談。金人請宋欽宗出城親自談判,也是讓何粟回去傳話,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何粟在靖康年間的行為,有時正確,有時糊涂,既想得出讓六甲神兵參戰這種昏招,也他娘的有勇氣組織巷戰。去了金兵大營,雖嚇得渾身發軟,卻又始終不失體統,盡量為大宋減少談判損失。
最后絕食而死,是個很難評價的復雜人物。
尚藥局和御藥院的太監,互相敵視競爭,隨時盯著對方的錯漏。
殿試答卷糊名時,竟然無一人作弊,更無串通外臣之舉。
今年是分權之后的第一次科舉,他們還沒斗出勝負。
而禮部的出題官員,甚至不知道考題是啥,因為宋徽宗鎖院之后,臨時更改了殿試題目。
北宋末期的殿試文章,也是要謄錄為朱卷的,不拆名連筆跡都認不清。
初考官共有10人,國子司業陳詢,便是其中之一。
陳詢看完朱銘的試卷,從摻雜在其中“道用”理論,就已經猜到這是誰的卷子,直接批注道邪談怪論,不知所謂。
初考官們寫下評語之后,還要交給覆考官復核。
覆考官強淵明看完朱銘的卷子,給出完全相反的評語才思敏捷,義理清晰,論中雜諫,正直之士也。
強淵明是蔡京的老伙計,屬于蔡黨元老級人物。
但如今已跳出五行之外,不再摻和政治斗爭,安安心心做帝黨,順便負責太子的教育問題。
既是帝黨,自然懂得揣摩圣意。
朱銘的文章,前幾百字都在講修行,皇帝看了肯定喜歡,強淵明當然要給好評。至于后面幾百字的勸諫內容,也符合儒家的政治正確。
亦有那真正的正直大臣,看完文章眉頭緊皺,搞不清楚朱銘的立場。
前半段講修身,還扯什么煉精化氣,簡直一派胡言,很明顯是耽于修道之人,而且很可能以道法諂媚皇帝。
后半段講治國,又在厲行勸諫之言,規勸皇帝要善待百姓。
此人究竟是正是邪
于是乎,這些正直的覆考官,給朱銘的卷子評價為中下等。先是駁斥其摻道入儒,又肯定朱銘的勸諫之言。
最后評定甲第。
尚藥局和御藥院的太監們,才不管考生文章如何,談及道術的通通評等。
很快就跟大臣吵起來,此時的太監們,權力還沒南宋時那么大,怎也吵不過那些文官。
最后雙方妥協,前十名當中,前九個按照文官的意愿,第十名由太監決定。
但是,太監還有送卷的權力
本來該送十份卷子交給皇帝,太監們卻送了足足十六份。尚藥局三份,御藥院三份,全是涉及修道的文章,只求能讓皇帝高興。
十六份卷子擺在宋徽宗面前,這貨認真聽了兩篇,覺得速度太慢,干脆拿來自己看。
何粟的答卷,對修道的論述含而不露,并且寫得文采斐然,能讓皇帝、太監和文官都喜歡。毫無爭議的狀元卷
一直讀到第十三份卷子,宋徽宗眼前一亮“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此修道高士也更難得儒道皆通,引經據典,真個是國之棟梁。”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