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述扔給手下“知道了,且等著吧。”
陸蘊輕拍兩下桌子“簽名落印”
高述等人雖然想架空陸蘊,卻又不敢公然破壞程序,只得老老實實簽署名字,然后讓手下蓋大印。
陸蘊領著朱銘出去,剛剛跨出門檻,就說道“些許宵小,不必在意,皆跳梁小丑耳。”
高述在房里聽得清清楚楚,也猛拍桌子大吼“老賊”
陸蘊并不理他,反而笑著對朱銘說“我還沒到天命之年,這老賊恐怕罵的另有其人。或許姓蔡,或許姓王。”
朱銘撓撓頭,這里的斗爭很激烈啊,已經完全撕破臉了。
不過嘛,既然是皇帝的安排,而蔡京又是強勢方,自己鬧得越大越好。不管鬧成什么樣子,都有宋徽宗在后面兜著。
陸蘊邊走邊介紹“國子監這邊,只剩太學的舍、內舍,外舍已搬去北邊了。最遲今秋,三舍全都要搬去城外南郊。”
朱銘問道“南郊挺遠吧。”
陸蘊說道“是很遠,從南熏門出去,步行至少兩三刻鐘。”
朱銘現在住的房子,前往南熏門就要兩三刻,也就是說,今后班得走一個多小時。
幸好,他把聚寶盆帶來東京,否則每天的通勤費都是一大筆。
陸蘊又說“南郊新修的太學,屋舍有一千多間。若是不嫌寒酸,成功可住在那里,不收食宿錢的。”
朱銘聽了頗為高興,等白崇彥、閔子順外放,自己就能轉租掉現在的房子,直接搬到南郊去住學校宿舍。
至于陳淵,也可以在南郊租房,正好在太學附近講學,因為城內已經不讓講了。
又囑咐一番,陸蘊回到國子監,朱銘騎馬前往北校區。
太學滿額有4000學生,外舍就占3000人,內舍600人,舍400人。
太學司業和太學丞,由國子司業、國子監丞兼任。
設有太學博士十人,負責講經。
太學學正五人,主抓校規學風、學業考試。
又有學錄五人,作為學正的副手。
再下面就是普通老師。
還有職事人,類似學生會主席,兼學生自治會主席。
太學當中有齋班舍級,采用學分制,季考、年考都可獲得學分。學分累積到一定程度,即可升班升級,修滿學分就能畢業了。
朱銘作為新任學正,只負責太學外舍下等,類似大學一年級的年級主任。
騎馬來到北校區,朱銘喊住一個校工,把自己帶去辦公室。
“拜見學正”
他的副手學錄叫謝倫,是由太學畢業生留校升任的,成分為蔡京黨羽麾下的小嘍啰。
朱銘拱手回禮,說道“把各種簿冊拿來”
一個蔡黨小嘍啰,頂多陽奉陰違,還不敢公然唱反調,謝倫很快帶人拿來相關文件。
朱銘管理的學生挺多,足足1500人,其中還有200個自費生。
他花費大半天時間,翻看學生名冊,里面記錄了包括家庭三代的詳細信息。
至少七成以的學生,都出自官宦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