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兩成,出自地方望族。
剩下一成,才是真正的貧寒子弟。
再看升班和考試情況,找不出任何錯漏。蔡黨用不著在程序違規,直接泄題作弊即可。
半下午時分,太學博士張綱前來。
兩人現在屬于同一陣營,都要對抗學校里的蔡黨勢力。
張綱在簡單交談之后,說道“學錄需要吏部任命,蔡黨掌控吏部,除非抓到重大把柄彈劾,否則學錄是不可能換掉的。須從職事人下手,換真正勤奮向學的好學生。”
張綱只負責教學,沒有人事權力,現在建議朱銘換學生會長。
朱銘問道“除了我們兩個,博士、學正、學錄都是蔡黨”
張綱說道“也有幾個太學博士,并不過問俗事,每日只是講經。他們厭惡蔡黨,又不敢得罪蔡黨。”
朱銘再問“考試舞弊嚴重嗎”
張綱回答“有點嚴重,但真正的好學生,也能升齋升舍,無非多等一兩年。”
那就是蔡黨還留有余地,給正經學生一個升通道。
太學還好,國子監那邊更嚴重。
國子監全是七品以京朝官子弟,而且數量還少,每年能獲得進士身份的,就那么一兩個而已。蔡黨子弟優先升學,還要拉攏朝中權貴,導致中下層官員的孩子無法畢業。
所以才會激起眾怒,無數京朝官疏彈劾,皇帝趁機懲罰教育系統的蔡黨,順帶把國子監祭酒都給換了。
朱銘問道“外舍下等學生當中,誰最為優異”
張綱說道“陳東最具才學。這個學生,早就可以升內舍了。卻因多次公然怒罵蔡京,至今連外舍等都進不去。他的學分已夠,無法升舍的原因是品行不端。”
兩人一番交流,朱銘掌握更多情況。
班第一天,朱銘沒跟學生接觸,臨近傍晚便騎著馬兒回家。
白崇彥和閔子順,還在看書備考,不知何時才能考公岸。
“相公,東西都搬回來了”白勝已經不再叫哥哥,他覺得稱呼相公更有面子。
朱銘喚來陳淵等人的親隨,一起把各類砂石錘成粉末。家里燒盡煤炭渣,也捶碎了堆放在廊下。
朱銘又寫了幾張紙,標明這些原料的類型。
他需要做實驗,找出蜂窩煤的最佳用料配比。
接著再畫幾張草圖,都是制作蜂窩煤的模具,交給白勝說“明天去請木匠,把這些東西做出來,再弄一桶鋸末回家。”
白崇彥好奇問“成功這是要作甚”
朱銘解釋道“研制一種可以燒火煮飯的炭料,兩位要不要合本做生意”
白崇彥搖頭“還不知關試考得如何,也不知能外放到何處,合本做生意還是算了。”
閔子順說“合本之事不談,成功若是缺錢,俺可以借出一百貫。”
白崇彥也說“俺能借五十貫,再多就拿不出來。”
“多謝二位兄弟慷慨解囊”朱銘已經不愁啟動資金,算陳淵的承諾,他能借來350貫錢。自己再補點,足夠在城外租一家小鋪子。
那朵靈芝,就賣了180貫,被一個冤大頭藥商買走。
推薦一本歷史文農家狀元郎。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