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長安官員,也被太監敲詐過。
除了轉運使、常平使等地方大員,只有永興知軍沒給過錢財。
聽說朱國祥捆了太監,一路歸還金銀,永興知軍席旦主動來拜訪。
關中那一大片,有時叫永興軍路,有時叫京兆府路。
長安及周邊,有時叫永興軍,有時叫京兆府。
永興知軍,可以理解為長安知府。
席旦帶著酒食來慰問,見面就說“先生真乃高人也,一怒便將那閹豎給捆了”
朱國祥笑道“多行不義必自斃,那閹人眾叛親離,其實是被自己的下屬抓住的。”
席旦哈哈一笑,根本不信朱國祥的鬼話。
他也被方懋敲詐過,當時一通怒斥,怎不見太監的手下幡然醒悟
朱國祥必然用了什么手段。
席旦不僅治理地方得力,而且還有戰略眼光,年輕時候的殿試策論,就能寫出“戰勝易,守勝難,知所以得之,必知所以守之。”請宋神宗謹慎發動戰爭,沒考慮好怎么收場,就不能輕易動兵戈。
在中央做官時,他不但彈劾太監,還阻止宋徽宗改立太后。
被貶去成都做官,以懷柔手段,改善經濟民生,不費一兵一卒,徹底平息四川叛亂。
然后,繼續被貶官
對于此次征討西夏之戰,席旦并不看好,因為宋軍準備不足。
他在四川做官時,有人誘導大理國兩州內附。
席旦深知自己這邊是啥情況,一旦接受兩州之地,必然跟大理國開戰。想打贏很難,即便打贏了,西南各地也必然民生凋敝,而且還要陷入長期戰爭。西南西北同時開戰,必將大宋拖入財政黑洞當中。
于是,席旦果斷拒絕內附,把立功心切的文官武將全得罪死了。
蔡京也覺得失去開疆拓土之功,恨不得把席旦給弄死。
當晚,席旦與朱國祥促膝長談。
先是聊民生經濟,聽說朱國祥帶了些新作物種子,于是請求購買幾斤玉米紅薯,他要在關中進行推廣。
聊著聊著,又談到西北之戰。
席旦擔憂道“就目前的戰局來看,速滅西夏已不可能。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占領幾處要地。開疆拓土,打勝仗自然重要。但打完勝仗,如何守住新土更重要。無非筑城、移民、實邊、開荒,可近年來,實邊之民,視官府如仇寇。逃回家鄉者有之,投奔西夏者有之,這怎能守住疆土”
朱國祥說“還是民政有誤啊。”
席旦說道“吾已被官家所惡,所進之言,官家半個字都不聽。先生被官家征辟,若得圣眷,請記得勸諫陛下。開疆容易,守土不易,須得派遣精于民政之大臣,悉心經略那些新得之地,方可做長遠打算。否則,必然驟得驟失,損兵折將、耗費錢糧,也不過是空歡喜一場。”
朱國祥說“我定然勸諫官家,至于官家聽不聽,這就沒法做出承諾了。”
席旦說道“能勸諫便好,唉,盡人事聽天命吧。”
這位老臣憂心忡忡,卻拿局勢毫無辦法,他甚至連現在的官職都很難保住。
翌日,席旦親自送朱國祥登船,等看不到官船的影子,才咳嗽著顫顫巍巍回到馬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