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張活字印刷書頁出爐時,朱國祥也在旁邊觀看。
父子倆沒有歡呼慶祝,而是放置好滴漏,觀察油墨干燥的時間。
油墨配方,朱銘也有做試驗,主要測試其著墨性。
然后發現,根本不用實驗。
將傳統油墨中的桐油、芝麻油或動物油脂,直接替換成亞麻油即可。
另外,還須加入一些松節油。
蓖麻油的碘價是8088,芝麻油的碘價是103108,桐油碘價是157170。
而亞麻油,碘價可以達到175以。干燥性能極好,在空氣中能迅速增稠,還能在金屬表面形成彈性油饃。
至于松節油,作用是讓油墨蒸發均勻,防止油墨結皮,并改善油墨的流平性。
制作油墨,之所以要幾個月時間,是為了讓它蒸發多余水分,讓各種物質結合得更緊密朱銘做實驗的時候,直接進行烘烤加熱,主要是為了測試著墨性,不必管油墨的其他性能。
朱國祥用手指摸了摸,墨跡還未徹底干燥“換算滴漏的刻度,已過了五分鐘時間,估計七八分鐘就徹底干了。想要加快速度,還可以添加干燥劑。”
“以后慢慢來吧,這樣已經能用了。”朱銘說道。
朱國祥又說“自然放置的油墨,比快速烘烤的效果更好,印刷出來的墨跡更加均勻。”
黃藹就站在旁邊,聽著父子倆的對話,似乎是聽懂了,似乎又沒聽懂。“五六分鐘”是指時間嗎
黃藹忽然提出建議“要不再用深墨試試”
“可以試一下。”朱銘點頭道。
朱國祥問“深墨是什么”
朱銘說道“寫毛筆字的墨條,還有印刷書籍的墨水,大都以松煙墨為原料。國子監書庫這邊,還采用了一種深墨,是沈括使用石油煙發明的,印刷質量比松墨更好。”
“石油”朱國祥有些驚訝。
朱銘笑道“就是你理解中的那個石油。”
朱國祥感慨“沈括很厲害啊。”
沈括一直都想改進活字印刷術,甚至畢昇留下的整套方法,也落在沈括的兄弟和侄子手里,是通過沈家兄弟慢慢傳播開的。
活字印刷,有個非常大的問題。
木活字長期使用之后,不但容易變形,而且磨損很快。
如果使用金屬活字,著墨性又不好。是否美觀還在其次,筆劃一多就難以辨認,看起來黑乎乎的一坨。也有些時候,印出來又缺少筆劃。讀者翻開書本,個別地方需要連蒙帶猜。
五百本論語集解,一天時間就印完,由工匠線裝成書。
朱銘對黃藹說“明天跟我一起進宮面圣,把這幾百本書也帶。”
黃藹一怔,隨即狂喜“多謝朱庫司”
黃藹屬于技術官,也寫作伎術官。
天文官、醫官、畫師、樂手、書法家,還有打造軍械的,這些都被歸為技術官。
他們的俸祿極低,養活家人都不容易,須靠賞賜或者貪污過日子。而且升遷也非常困難,文官三年一轉,武官五年一轉,技術官十年一轉,還經常只升勛階,不升品級和差遣。
朱銘在得知黃藹的工資之后,就對其貪污睜只眼閉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