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被人崇拜,張祖純非常高興,連忙說“太守請到宅中宴飲。”
鄄城張氏,乃宋初名臣張詠的后代。
張詠此人,文武雙全,文能開創學術新風,武能平定蜀地叛亂。可飲酒三斗而不醉,劍術更是當世無雙,跟陳摶、寇準都是好朋友,而且還是“交子之父”。
十九歲之前,張詠只是個游俠,仗劍來往于山東河北。突然就想讀書了,辭家求學十七年,終于金榜題名。
朱銘被引入宅中,飯菜剛開始做,先飲茶吃些零食。
張祖純開始介紹族人,特別引薦幾個少年,又說“后人愧對祖先,已四十年未出進士。張家今有一良才,喚作張祿,可惜不在家鄉,去了東京太學讀書。”
朱銘笑道“我卻做了一年太學正,張祿讀的是哪舍”
張祖純說“太學內舍等。”
朱銘說道“錯過了,我管的是外舍生。”
“不曾做太守的學生,實在遺憾,”張祖純打蛇棍,“等他過年回鄉,定要去拜會太守,向太守請教學問。”
“自來州衙尋我便是,”朱銘趁機說道,“張氏子當中,可否推出一人,臨時做我的親隨”
張祖純說“能夠追隨太守,這是難得的福分。張鏜,你過來”
張鏜二十多歲,聰慧過人,習得弓馬,精于劍術,喜歡喝酒,活脫脫就是少年版張詠。可惜在讀書這件事,跟老祖宗差得太遠,連考兩次州試都不中舉。
這輩子估計別想中進士了,干脆跟隨朱銘去歷練。
“鏜拜見太守”張鏜恭敬作揖。
朱銘打量此人,頷首贊許“儀表堂堂,孔武有力,一看就文武雙全。”
出仕做官就是這么方便,能夠輕松招攬人才。
當然,朱銘挑一個張氏子做親隨,真正目的還是為了方便做事。
張祖純吩咐說“且為太守舞劍助興。”
“獻丑了”張鏜抱拳。
此人有兩把劍,一把是雙手長劍,一把是單手短劍。
一米八的山東大漢,拔劍出鞘,劈戰削刺,揮斥八極。
“好劍法”李寶拍手贊道。
朱銘說“一人舞劍難彰其力,你去與他過手。”
李寶提槍跳出“俺來了”
兩人立即單挑起來,一槍一劍,斗得難分伯仲。
李寶的槍術學自軍中,不只是他,很多山東良民和強盜,一身武藝都是軍隊傳出來的。
張鏜的劍法卻是祖傳,傳說出自陳摶老祖。這個不知真假,但張詠在做豪俠的時候,確實已經跟隨陳摶學習道術。
“且罷,莫要傷了和氣。”
二人打斗一陣,朱銘適時叫停,讓他們回來喝茶。
李寶羞臊得很,他使用長槍做兵器,應該能很快擊敗張鏜才對,打了半天居然是旗鼓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