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朱銘離開白村,村民們紛紛前來送行。
隨著朝廷盤剝日重,紅薯玉米愈發顯得珍貴,底層百姓就靠這玩意兒飽肚子。
而且推廣開來之后,價錢太便宜了。
玉米口感粗糙,因為熱量不足,還餓得很快。紅薯吃多了,也會反酸脹氣。
這兩樣東西,富人只是嘗嘗鮮,或者做成零食吃,并不視為主糧。如此價錢就低,窮人也買得起,甚至還能混個飽。
不僅城里的窮人愛吃,就連鄉下的農民,也把自己種出的稻麥賣了,換成更便宜的玉米紅薯。
為百姓帶來紅薯玉米的朱國祥,在底層貧民的心中,那種威望是難以估量的。
村民們自發給朱銘送行,雖摻雜有慕強的因素,但更多還是出于尊敬。感激朱銘當年殺敗盜賊,感激朱國祥帶來糧食,還感激他們發明炒茶之法。
白村這邊,也學會了炒茶,甚至學會了炒制紅茶。
紅茶對原料的要求,遠遠低于團茶,能采摘的茶葉更多,村民們采茶賺錢的機會也變多。
張鏜看到有百姓送雞蛋和蔬菜,不禁感慨道“鄉民對朱氏何其敬重也你在濮州可見到如此情形”
李寶搖頭“聞所未聞。不管是興仁府還是濮州,村民即便敬重士紳,也只敬重本村的。鄰村的士紳,都視之如蛇蝎。京東路盜賊遍地,沒有洋州這邊民風淳樸。”
他們還沒到大明村,那里才叫世外桃源呢。
說笑間,跟隨朱銘登船,往下游的大明村駛去。
朱銘觀察漢江兩岸,下白村沒有太大變化。而下白村對面的江邊,卻多了一些房屋,不少山坡也得到開墾,估計有新移民被安置在此。
抵達大明村碼頭,這里變化更大,朱銘都快認不出來了。
原本雜草叢生的河灘,全都成了平整地面,甚至還有幾個老婦人,在那里賣紅薯干之類的零食。雖然往來客商不多,但老婦人也沒啥勞動力,一邊擺攤,一邊做針線活,總能賺幾個零用錢。
朱家父子剛穿越時,投宿的田家房屋拆了,已改建成兩層小樓,變成客棧兼鹽店。
鹽店很隱蔽,畢竟是非法買賣。
私鹽販子把貨批發過來,鹽店負責零售給村民,客棧后門才是賣鹽的店面。
此外還有學堂有幾間村辦公室。
剛剛登岸,便有村民大喊“郎君回來了”
朱銘以前是村長,后來朱國祥變成村長。漸漸的,朱國祥成為相公,而朱銘則變成了郎君。
大明村的百姓,對朱銘的態度不斷改變,目前是把他當成“大少爺”,把朱國祥看作是“老爺”。這出自一種依附心理,他們全靠朱家父子,才能抵抗官府的苛捐雜稅。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