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全國平均米價來算,大中祥符元年,每石才80文。
僅過了三十年,范仲淹那會兒,每石米就漲到300文。
又過四十年,因為河湟開邊,每石米暴漲至700文。
此后,就在300文到700文之間浮動,個別地區豐收能降到150文以下。
直至宋徽宗繼位,各種矛盾爆發,米價長期高于600文。這兩年跟西夏打仗,各地災害頻發,加之濫發大額銅錢,一路飆漲已經突破1000文。方臘起義之后,每石米在2500文到3000文之間。
襄陽這邊的麥子,徽宗朝初年因為打仗,曾經漲到過每石1200文。后來也曾下降到600文,但去年又漲至900多文。
京西南路的南部,荊湖北路的北部,也即后世湖北省的主要區域,在北宋屬于全國糧價最低的地方。
因為湖北地廣人稀
受五代戰亂影響,人口一直稀缺。隨著朝廷的鼓勵移民和墾荒政策,湖北人口漸漸增多,至元豐年間達到巔峰90萬戶。
此后,朝廷盤剝日重,人口不增反減,大量農民涌向城市或逃進深山,甚至是大老遠逃到別的路分。
至宋徽宗崇寧年間,居然下降到77萬戶,江陵府隸屬荊湖北路的戶口更是直接減半。
大量土地拋荒,地主即便想要耕種,也招不齊那么多佃戶。
“1500文的麥子,老先生見過嗎”錢琛笑著看向魏泰。
魏泰的面子是真掛不住了,呵斥兒子說“不可漫天要價”
魏群卻說“父親,西北戰事未平,北方各路又有春旱,今年的麥子肯定漲到1500文以孩兒喊價,已經是往低了喊。”
魏泰說道“再降降。”
魏群想了想“1450文。”
錢琛說道“一口價,1200文我打聽過了,襄陽這邊的麥價,歷年來最高也就1200文。”
“白日做夢”魏群懶得再糾纏。
魏泰卻說“就1200文,立即簽契書”
“父親,你糊涂啊。”魏群已經無語了。
那感覺,就像是老父親被無良銷售忽悠,拿出家里全部存款去買保健品。
魏泰的暴脾氣又炸了,抄起拐杖說“老夫清醒得很,一石麥子1200文,我魏家也有得賺。能救濟百姓,少賺點又如何再敢多言,打死你個不孝子”
錢琛表情嚴肅,朝魏泰長拜一揖“老先生心系百姓,晚輩佩服之至”
這高帽子扔出去,魏群不賣也得賣,否則他就是不孝。要么被父親打死,要么把父親氣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