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已經開始生產了,生鐵和熟鐵炒煉順利,由于改進工藝,使得成本頗有下降。
金州城的鐵匠鋪,已有幾家在購買這里的生熟鐵。
推廣熟鐵鍋的計劃宣告失敗,老百姓還是更習慣用生鐵鍋,便宜好用且不會粘鍋。
朱銘打算轉換思路,熟鐵鍋這玩意兒,得賣給軍隊或商旅才行。其攜帶輕便、不易打碎、節省燃料,用在路途當中極為方便。
特別是行軍鍋,不到萬不得已,很少使用生鐵鍋,行軍途中稍不注意就砸壞了。
這個還得慢慢摸索,因為類似章丘鐵鍋那種,朱銘不知道怎么鍛打,宋代鐵匠同樣不知道。
宋代的行軍鐵釜,比朱銘印象中的熟鐵鍋,要笨重厚實得多,并非薄薄的一層。
現在冶鐵場炒出的熟鐵,基本用于打造農具和日用品。
金州市場太小,得想辦法運去外地。
“當當當當”
一個冶鐵匠,正在用完善版蘇鋼法灌鋼。
他左手夾著熟鐵不停翻轉,右手持著生鐵溶液澆淋,不但兩手之間相互配合,還得隨時注意控制爐溫,然后迅速轉身進行鍛打。
屠申站在朱銘旁邊說“還在摸索爐溫、手法和煉數,但肯定比現有的灌鋼法更好。”
“這個很難嗎”朱銘問道。
屠申說“會者不難,主要是還不熟練。俺也試著打了幾天,雙手、眼睛和腦子都休息不得,須全神貫注配合起來。用相公這種灌鋼法,只需一煉,就連打出尋常灌鋼兩三煉的成效。”
灌鋼法,也需要錘煉的。
宋代的灌鋼,兩三煉既可成鋼,沈括稱之為偽鋼,想煉真鋼還得用百煉法繼續鍛打。
但是北宋晚期的兵器,往往采用偽鋼打造,而且煉數還不足,上了戰場一言難盡。
明代的火銃,如果采用熟鐵,基本需要十煉以上,才能保證堅固耐用。那些經常炸膛的玩意兒,除了含硫量太高之外,極有可能就是煉數不足導致。
朱銘打算再做個水輪機,用水力鍛錘來鍛打。這東西難度不高,古代工匠就能做,難的是改進做功效率。
水力鍛錘并非啥神器,作用僅僅是節省人工,煉鋼成本降不下來多少。
真正的成本在于冶鐵,十煉熟鐵,就需要五倍重量的生鐵,煉數越多消耗的生鐵也就越多。
朱銘走到炒鐵塘那邊,撿起一塊冷卻的熟鐵。
是該嘗試鑄幾門虎蹲炮了,這玩意兒最簡單,可以給鑄炮工匠練手。虎蹲炮長兩尺,口徑兩寸,才重36斤,拆卸之后馬兒都可以馱著跑。
朱銘不但要光明正大的鑄炮,還要用公款鑄造,然后存到金州的兵杖庫里。
有人問起來,就說是給朝廷打造的,今后造反時可直接拿來用。
至于更大的火炮和火銃,先把虎蹲炮造好再說,現在以訓練工匠為主。
友情推書大明山溝地主,造反稱帝,山溝里造反的歷史文。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