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外轉了一圈,朱銘被邀去州衙后宅做客,順便還把張錦屏也帶上。
宇文常的妻子楊氏,出身成都楊家。
這是成都附近的第一大姓,如果把幾支楊氏都算上,進士數量甚至遠超王家。
互相介紹妻子,然后坐下吃飯。
閑聊一陣,朱銘順口問道“宇文粹中與權可兄同族”
“大宋開國前就分家了,吾深以此人為恥也”宇文常似乎非常厭惡宇文粹中,因為后者竟然做了蔡京的甥婿。
宇文常所在的這支宇文氏,籍貫雙流縣。
宇文粹中、宇文虛中兄弟那支,籍貫廣都縣。
其實緊挨著,在兩縣交界地帶,還分出一些宇文氏的小支,有大量的中小地主和自耕農存在。
談及成都附近的大族,宇文常如數家珍,著實讓朱銘增漲見聞。
酒過三巡,朱銘問道“黎州可有義軍土兵”
宇文常說道“有土丁、揀丁、雄邊義勇三種,總額一萬余人。但不得隨意招募,除非有內寇外患,方可申報轉運司召集土兵。”
“長久不募,反被小覷。”朱銘說道。
“不敢輕舉妄動啊。”宇文常嘆息。
不管是生夷還是熟夷,既然名義上隸屬大宋,那么就有出兵幫忙的義務。
招募土兵的時候,蠻夷首領自帶兵甲和干糧,也不用支付給他們軍餉。但集結之后,漢人官府須得糧草。
這幾十年來,邛部川蠻一直擴張,幾乎把大渡河南岸的蠻部完全吞并,兩林蠻被打得只能遷往更南邊喜德縣。
如此局面,對官府統治不利。
且兩林蠻也歸順大宋,他們受到攻擊來求助,官府理應幫他們擺平。但黎州官員只知調解,勒令邛部川蠻歸還一些人口財貨,被吞并的地盤根本不可能恢復。
長此以往,邛部川蠻越來越不把朝廷當回事兒,兩林蠻也越來越對朝廷不報期望。
趙光義那會兒還鬧過一次烏龍,邛部川蠻首領諾驅,自稱是大理國王,被趙光義封為忠順王、檢校太保、歸德大將軍,并確認其對大渡河以南諸蠻的統治地位。
朱銘說道“如果坐視諸蠻內斗,大渡河以南必被大理國吞并。”
“為何這樣說”宇文常問道。
朱銘解釋道“久不征募諸蠻義軍則各部蠻夷離心離德而不知敬畏。他們遇到大理國攻打,不會再向朝廷求援,各部也難以抱團抵抗。”
宇文常默然,隨即飲酒“邊患不能起,待國力強時再圖之。”
這個想法也沒錯,北宋確實不能再多線作戰。
但宇文常怎能料到,這時的大宋已是最強國力,今后只會變得越來越弱。
最終導致在南宋時期,大渡河以南的地盤,全部被大理國收入囊中。還新設了一個建昌府進行統治,由大理高氏所直轄。
如果不迅速樹立威信,朱銘害怕自己攻取四川之際,就是邛部川蠻北上入侵漢源縣之時。
邛部川蠻一直虎視眈眈,四川一亂,其必興兵。
當然,敲打邛部川蠻之前,得好生收拾五部落蠻。
火炮不便展示,打五部蠻得用投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