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縣衙后宅,朱銘立即翻出武經總要,這本書上有各種軍械配圖,讓他對古代戰爭有全新認識。
比如攻城所用的頭車,總長度超過十米,高度超過三米。
有蒙著牛皮的木板抵擋弓箭,甚至還有消防滅火系統。
這玩意兒開到城下,并不去撞擊城門,而是直接挖地道進城。工兵甚至還能輪流作業,干累了就回頭車緒棚里休息。
挖出的泥土,可就地壘筑高臺,直接在城下壘一座土山。山頂建房子用牛皮包裹,躲在小山后可以防箭,還能站在山頂跟城頭對射。
護城河如果不寬,也用不著負土填平,推著折疊式壕橋就過去了。
如果護城河太寬,就多個壕橋能浮在水面連接。
云梯也有輪子推著走,士兵坐在車里受到全方位保護,只有出來爬梯子攻城時才會暴露。梯子是折疊式的,鉤子狠狠抓住墻頭,下面有沉重的車廂,守城士兵不可能推開。
影視劇里常見的攻城梯叫飛梯,頂部有輪子,按在墻面往前推,迅速就能架好,不用豎起來再搭上去。
“相公在看什么”張錦屏端著醒酒湯進來。
朱銘說道“砲車。”
張錦屏覷了一眼圖形,立即說“這個我懂,是杠桿原理,道用策里有提到。”
“那你覺得能否改進”朱銘笑問。
“改進”張錦屏皺起眉頭冥思苦想。
朱銘說道“這些砲車做功效率太低,最重型的七梢砲,只能拋射百斤以內的砲彈,還需要一兩百人來拉繩子,且射程只有50步約80米。”
減輕砲彈重量,可以打得更遠,但跟回回炮還是不能比。
而且回回炮不需要一兩百人,幾個人就可以操作。
回回炮的原理非常簡單,高中生都能搞明白。
朱銘給竹管筆上墨,開始畫回回炮的圖紙。元代那種屬于原始極簡版,朱銘畫的是改進版,加了絞盤等裝置,玩過社游戲的肯定熟悉。
“能看懂嗎”朱銘畫完之后把圖紙推過去。
張錦屏點頭“杠桿前段的重物往下落,就把杠桿后端的砲彈拋出去。”
朱銘說道“這種砲能拋重物,可不止杠桿原理,還要運用到重力勢能。”
張錦屏說“什么是重力勢能”
朱銘不好解釋重力加速度,只能盡量形象描述“拳頭大小的石塊,置頭頂一寸落下,能把這人給砸死嗎”
“不能。”張錦屏不假思索道。
朱銘又問“同樣大的石塊,置于頭頂五丈高,落下來會把人砸死嗎”
張錦屏說“那么高落下來,就算不把人砸死,也會砸得頭破血流。”
“這就是重力勢能,高度越高,重量越大,重力勢能就越大,”朱銘指著回回炮的圖紙說,“這種砲車,便是以重力勢能來做功。只需幾人操作,就比一兩百人拉動砲車,投出去的砲彈更重更遠。”
“原來如此。”張錦屏非常高興,她又學到了新鮮知識。
反正冬天無事可做,除了城內事務,官吏幾乎不會跑去城外辦公。
朱銘叫來兩個木匠,試制一架輕型回回炮。
木材也不須陰干,攻城時都是就地取材的,用完了直接拆掉當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