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這邊,還得慢慢教化。
至于士卒為啥死亡率高,估計是深入蠻夷之地,那里的環境確實太惡劣,一時之間很難適應下來。
朱銘打算編個衛生小冊子,今后建立新朝作為蒙學讀物傳播,讓小孩子也知道這些。
“附近哪有合適的地方,方便平整土地建宅子”朱銘又問。
老農問“貴人是自己砍樹開荒,還是買現成的地皮”
朱銘說道“都可以。”
“買地可以去找裴員外。”老農提議說。
朱銘給了幾文錢,讓老農帶路。
裴家是附近大族,曾經出過進士,但田產不算多,主要做貨運生意。
“拜見范團練”裴員外見面就問候。
范致明笑道“你認得我”
裴員外說“前番太守游七星山,范團練也在。曹參軍摔折了腿,坐著竹輿下山,抬竹輿的便是我家仆人。”
范致明介紹說“這位是朱銘朱先生,政和五年的探花郎。朱先生打算在七星山講學,尋一塊地建書院,伱有什么好地方”
朱銘說道“你給塊平整地皮,別的富戶捐些錢財,一起把書院建起來,族中子弟皆可來讀書。”
裴員外眼睛一亮“在下愿獻土地”
桂州在唐代就出過狀元,五代時文脈衰落,北宋屬于恢復期。
至今連個書院都沒有,除了官學,就全是一些私塾。
桂州的書院,得到南宋才出現。
朱銘又說“初時起幾間茅屋便可,過年之后我就搬過來。”
裴員外立即保證“元宵之前,定把茅屋搭好,便連家具也做好”
“帶我去看地吧。”朱銘說。
整個七星山,就是一大片風景區,層巒疊嶂,名勝極多。
最出名的當屬曾公巖,由曾布開辟,附近又有寺廟,城中富人喜歡至此游玩。
朱銘的書院地址,在七星山的南邊。
北靠山峰,東側有湖,西邊不遠是小東江,這特么純屬養老圣地。
中午便在裴員外家吃飯,子侄輩全都叫來,攏共有十多人,都想在書院求學。
因為范致明已經漏了口風,說自己也會來講課。
一個榜眼,一個探花,他們做老師,學生還不是搶著報名
又過大半月,陳東他們終于到了。
二十七個被除名的太學生,帶著隨從浩浩蕩蕩進城,且直奔縣衙而去。當他們表明身份,瞬間引起轟動
有書友指出范致虛、范致明是親兄弟,所以范致明也該回家奔喪。唉,就當他們是族兄弟吧,已經寫出來了不好修改情節。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