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交給工匠去做,朱銘又帶著學生,在山腳處伐木墾荒。他打算開墾一片土地,講學之余,跟學生們共同耕種。
此時正值年末,氣候不冷不熱。
勞作多日,只有幾人水土不服,身體乏力拉肚子之類,倒沒有出現什么嚴重疾病。
治安疏和正氣歌,在州縣衙門迅速傳開,接著又傳播到州學和縣學,漸漸的連民間士紳也有所耳聞。
不斷有官民前來拜訪看到朱銘帶著學生,在七星山下辛苦勞作,他們心中頓時更加佩服。
學生們還帶來大學章句疏義、中庸章句疏義,借給拜訪者謄抄。
這兩本書一出,朱銘瞬間被視為大儒,州學和縣學的校長,都恭恭敬敬執弟子禮。
名聲傳開愿意資助的富戶更多,而且送來陰好的木材,派遣大量人手過來幫忙。
搶在過年之間,竟辟出數十間茅屋,還給他們打造好床榻和桌椅。
朱銘只占兩間茅屋,一個臥室,一個書房。
吃喝拉撒的地方,與學生們共享。
“牌子掛上”
朱銘站在屋前,指揮親隨掛牌子,一塊木板用毛筆寫著“七星齋”。
至于書院的牌子,則寫著“七星書院”。
朱銘現在屬于編管隱居,得給自己取一個號,“七星齋主”就還不錯,今后也可被稱為“朱七星”。
臨桂名士黃義卿,今年沒考上舉人,他與諸多士子結伴前來觀禮。
此刻見朱銘與學生皆穿布衣,打扮雖然寒酸,卻一個個精神奕奕。幾十間茅草屋錯落有致,明明簡陋異常,卻似綻放著光輝。
抬眼望著“七星書院”牌匾,就是一塊普通的木牌,甚至都沒找工匠鐫刻,只用毛筆隨隨便便書寫。但就是攝人心魄,仿佛蘊含無盡道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黃義卿嘀咕道“這七星山,必開桂州數百年文脈,吾等恰逢其會目睹盛事也”
本地士子,紛紛點頭,他們沒見過如此景象。
管他是否被追毀出身文字,管他是否得罪了權貴,現在不來七星書院求學,還要等到什么時候
黃義卿整理衣襟,與諸多士子上前,恭敬作揖道“學生拜見先生”
朱銘微笑“欲從學者,可去登記,開春之后上課。臨桂士子可都來了”
黃義卿說“明年有省試,舉人都去了京城。”
“無妨,”朱銘吩咐說,“道用策、朱氏算經、大學章句疏義與中庸章句疏義,你們可以拿去謄抄,開學之后正好能用上。”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