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旁邊坐著的幾個老師,聞言頓時色變,范致明咳嗽道“慎言”
朱銘朝著范致明拱手“國家有變,吾欲北行,今日便告辭。”
范致明疑惑道“成功被安置桂州,就算北上又能做什么”
朱銘說道“勸諫君上,不成功則成仁。”
“兵諫”也是諫嘛,當然不成功則成仁。
范致明肅然起敬,勸道“成功何必如此,當留住有用之身以圖后來。”
朱銘又對學生們說“我欲北上匡扶天下愿隨者可往之,不愿者可留之。七星書院有范團練在,還能繼續讀書。”
“某愿追隨先生”陳東率先站起。
富元衡第二個站出。
二十七個被開除的太學,全部選擇追隨左右。
而本地學生,也有兩人愿意跟著。
等他們發現朱銘想干啥,恐怕一個個都得驚掉下巴,那個時候才將面臨真正的選擇。
這一年來,朱銘潛移默化的洗腦,不斷灌輸民貴君輕思想。
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這句話也多次提起,倒不是攛掇學生殺皇帝,而是要讓學生淡化對皇帝的順服心理。
效果還不錯,就連張鏜都經常“大不敬”,私底下吐槽宋徽宗的各種騷操作。
船只已經聯系好,朱銘帶著親隨和學生就走。
他都懶得去官府申請回家探親,反正州縣官員忙著征稅,根本顧不上朱銘這里的事兒。
朱國祥也有派人送信過來,但信件還在半路上,遠比不上朝廷四百里加急公文。
朱銘離開桂州的時候,蔡攸剛帶著十五萬大軍北上。
他過了靈渠來到全州,便聽說方七佛在隔壁道州死灰復燃。等朱銘過永州的時候,方七佛已攻占道州城,率軍直奔永州而來。
道州、藍山的少數民族,在起義之后就跟方七佛分道揚鑣。
方七佛北上,各族義軍南下,很快攻占富川縣城。
直至朱銘過了洞庭湖,武進士李珙終于帶兵平亂。
雙方戰于賀州城外,李珙憑借五千雜兵,以少勝多擊潰兩萬各族義軍。
在收復富川縣城之后,李珙便停止行軍。因為更北邊是湖南地界,若沒有荊湖路轉運使的許可,他不能帶兵越境跟方七佛打仗。
兩個月時間,方七佛就占領永州、全州、道州,擁有三州九縣地盤。
而且還打出方臘的旗號。
方臘義軍,在湖南活過來了,全仰仗王黼強征戰爭經費。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