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石元公、鄧春率主力到來,李進義休息一天,分出幾十人守糧,便帶兵繼續前進。
過了翠云廊,前方四五里外有個小鎮,后世名叫漢陽鎮。
那里因蜀道商運而興盛,還有許多客棧,且客房以大通鋪為主。如今也成了運糧站,但李進義趕到之時,糧食已經被搬空了,就連小鎮居民都大量逃走。
卻說從翠云廊一帶,逃回的官兵、民夫和百姓,沿途散播著五花八門的消息。
有人說,賊兵是從來蘇小道殺來的。
有人說,賊兵已經攻破劍門關。
有人說,劍門關的守軍已經投降,主動把賊兵給放過來。
關于賊兵的人數,有三千、五千、一萬、兩萬、三萬、五萬各種亂七八糟的說法。
從漢陽鎮到劍州城,實際距離將近30里,沿途也有幾個軍寨。駐守的官兵不多以拖延敵軍和傳遞消息為主,全部點燃狼煙就棄寨逃跑,他們覺得躲進劍州城才算安全。
越來越多軍民逃回劍州城,恐慌情緒迅速在城內蔓延。
成都府路都轉運使,兼四川制置發運使黃概,親自帶兵駐守劍州。至于劍門關,是高景山負責防守,利州太守黃德裕也在。
巴蜀地區還在繼續募兵征糧,但黃概已經等不及了,帶著已經征募的士卒就北上。他塞了三千五百人在劍門關,自領五千人分兵立寨守衛劍州。
“制使,劍門已失,不如退守鹿頭關綿竹關。”
說話之人,是四川禁軍統制呂士昭。
四川不但有禁軍,而且數量還很多,巔峰時期達到兩萬余人。
當然,都是一些紙面數字。
幾十年前,朝廷來了一次清理、整編和裁撤,四川的虛空禁軍只剩萬余人。
黃概怒道“誰跟你說劍門已失”
呂士昭回答“逃回的潰兵,好多都這樣說。而且劍門主帥高景山,與那朱家父子有舊,指不定就帶兵從賊了。”
“不會的,高副使忠君愛國,他定然不會從賊。”黃概連連搖頭,其實心里也有些擔憂。
呂士昭卻說“知人知面不知心,賊寇已占了利州,若再下劍門關,便有割據巴蜀漢中之勢。高景山帶著劍門關投降,必得那朱賊重用,被任命做偽相都有可能。他一個轉運副使,就不想做宰相”
“休要再說這種話,我大宋的轉運副使,那是賊寇偽相能比的”黃概厲聲斥責,“你好生回去守城,莫要讓賊寇殺進來”
呂士昭悻悻離開,嘴里小聲嘀咕著什么。
黃概卻越想越害怕,萬一高景山真的開關投降咋辦
高景山與朱家父子有交情,并不適合帶兵防守劍門。但四川那么多官員,沒有一個敢去劍門關的,就連黃概自己都不敢,只能把膽子最大的高景山推上去。
黃概開始糾結,是守還是退
劍門若失,死守劍州也沒用,還不如退到鹿頭關。
可萬一劍門還在呢,豈非扔下友軍自己跑路了
劍州城建在兩河交匯處,一面臨河,三面靠山,易守難攻。
州城西北面,兩山隔河聳峙,黃概各立一座寨堡。山川險峻,與州城連為一體,形成立體防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