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西軍當中鄉兵眾多,是因為邊境地區貧瘠,軍糧補給十分困難,無法長期供養大量軍隊。于是遇到戰事,就在陜西抽丁為兵,原則上三個壯丁就要抽一個。
所以北宋的陜西漢子,別看平時是農民,極有可能上過戰場。
在對西夏作戰的時候,經常是讓番兵先當炮灰,接著就是鄉兵當炮灰,關鍵時刻投入禁軍和廂軍。
這種作戰體系,經過上百年的宋夏之戰,漸漸磨練出一支強軍。
最鼎盛的時候,臨時募集的陜西鄉兵,根本不需要任何操練,放下鋤頭拿起武器,拉上戰場就能跟西夏作戰。
但宋徽宗登基之后,頻繁不斷對西夏用兵,又長期糧餉拖欠,導致西軍精銳越打越少。
而伐遼大敗,更是葬送無數。
現在募集的陜西鄉兵,很多都沒打過仗,他們是父兄死了頂上去的。而禁軍和廂軍這些正規軍,同樣所剩無幾,從遼國逃回去的鄉兵,很多直接補進正規軍充數。
已經沒有精氣神了
打不得硬仗了
一旦遭遇挫折,就連正規軍也會逃跑。
南宋初年,西軍還能扛一扛,其實多虧了張浚。
當時大量陜西百姓南逃,張浚利用四川錢糧,編練陜西鄉兵重建西軍班底。雖然軍隊的名字變了,不再稱為西軍了,其實將領和兵員構成沒有大變化。
而這個時空,哪還有四川錢糧拿來練兵
“直娘賊”
劉延慶郁悶得拍大腿“這朱賊父子,好端端的官不當,非要造什么反啊。賊寇占據地利,我軍勞師遠征,哪有恁容易打下來沒卵子的監軍又來催促,這是把你我架在火上烤”
楊惟忠說“不如再拖一拖,指不定漢中自亂。或者賊兵糧草不濟,到時候再強攻也不遲。”
劉延慶苦笑道“咱糧道拉長數百里,又全靠新麥支撐,糧草不濟的只會是我們。”
沒有太監監軍催促,劉延慶還會繼續對峙,如今卻不得不做出決斷了。
劉延慶說“選三千精兵奇襲槐樹關,若能打下來,則戰局還有轉機。若是奇襲失敗,就全軍強攻山寨吧。遲早都是要強攻的,否則沒法向官家交差。與其拖下去降低士氣,不如趁早強攻還有兩分勝算。何人愿意帶兵奇襲”
無人說話。
王淵來一句“我麾下有猛將叫韓世忠。”
劉延慶立即記起此人“就讓他去,予他三千兵”
韓世忠被辛興宗搶功,辛興宗害怕事情“敗露”,始終壓著不給升官。這人死了就死了,也算給童貫一個交代。
如果韓世忠僥幸立下大功,到時候再把功勞搶了便是。
王淵回去找韓世忠說話“你一直想立功,現在機會來了。但兇險莫測,遇事不對就跑,千萬不要拼命逞強。若是立下奇功,我與楊都統盡量給你保住一些。”
“打仗哪有不拼命的”韓世忠握刀微笑。
他之前顯得很急躁,現在立功機會來了,反而變得云淡風輕。
atba最新網址atba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