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貴寶地0426夫君,且吃妾身一槍初來貴寶地0426夫君,且吃妾身一槍
李彥仙與英宣,果然是一見如故,而且前者對后者佩服之至。
他們對彼此生活的地方,以及那里的民間生態感興趣。
英宣說“洞庭湖上多游俠,是因官府盤剝太過,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多有逃亡江湖者。我便是少年時路見不平,一怒而殺鄉間惡霸,逃到湖中躲避官差。”
自古以來,江湖泛指民間,更指官府控制外的區域。
犯了罪或交不起稅的人,就往大江大湖當中躲藏。洞庭湖如此,梁山泊也是如此。
現在的襄陽附近,還有許多漁民,寧愿舉家住在漢江上,也不愿上岸去開荒種地。他們祖上很多都是農民,因難以繳納賦稅而世居江中,根本不相信朱銘會持續性的給好政策。
李彥仙笑著說“西北犯事之人,沒有江湖可躲,更喜歡躲到軍中。”
英宣頗為驚訝“軍中不查底細嗎”
李彥仙解釋道“自是要查家底的,但根本沒人去查。近年來募兵困難,朝廷著令知州募兵,知州又讓縣令募兵,縣令再讓豪強募兵。豪強哪管得許多只要湊夠人數,便給官府送去,隨便報個假名就是。因此西軍當中,良民自是不少,但地痞無賴、罪犯盜賊也多。”
“荊湖卻是不行,就連鄉兵也要來歷清楚,”英宣想了想,又改口道,“也不對,大元帥起兵之后,荊湖路為了募兵征討,也是懶得去查鄉兵家底的。”
李彥仙笑道“所以都一個樣。俺慣去邊境劫掠番人,你們那邊是劫掠哪個”
英宣說道“我是劫掠過往商船,有時還會劫掠綱船。昏君的花石綱,就被我劫過兩批,弄到許多好東西。”
這兩位豪俠,都是搶劫犯,一見面就交流行業經驗。
漸漸的越聊越深入,李彥仙感覺自己在聽神話故事“兄臺真的可在水下閉氣一刻鐘”
英宣說道“若是靜止不動,大約可閉氣一刻鐘,但在水底潛游就沒那么長了。”
李彥仙嘖嘖稱奇,又說“會水的都是好漢,俺就不行,只會狗刨,怎也游不快。”
“在北方打仗會不會水無所謂,精于騎射才是真好漢,”英宣說道,“李兄講的那些邊境搶馬故事,聽得我神往不已,恨不得也去會會西夏人。”
李彥仙說“西夏人沒恁可怕,也就鐵鷂子稍強些。尋常的西夏騎兵,兵甲皆簡陋得很,不過是放牧的百姓。俺帶著兄弟經常去搶,邊境的番人都不敢牧馬了,只敢在那邊放放牛羊。”
“李兄好本事”英宣贊道。
兩人聊得入巷,便要比試武藝。
結果真比起來,就有點欺負人了。李彥仙擅使長槍,而英宣則精于刀劍,長兵器對付短兵器,幾個回合就分出勝負。
英宣站在原地,一臉尷尬表情,他這個洞庭豪俠敗得太慘。
李彥仙安慰道“若是到了水上,敗的肯定是俺,英兄莫要灰心喪氣。”
朱銘笑道“兩位都是好漢,皆當重用。導之英宣身上的傷也好了,既然不愿與舊主作戰,便留在大元帥府聽令,今后可以去試試大海航行。少嚴李彥仙、正則閻平編入荊門騎兵,暫時沒有任何將職,但軍銜皆為中尉,等我發兵陜西時,你們立即回隴西舉事。”
英宣已在襄陽混了一段時間,連忙給李彥仙、閻平解釋中尉是什么。
等他們在隴西配合起兵,如果多占幾座城池,肯定能直升校官,立功巨大說不定給個少將,搖身變成義軍中的巨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