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的學問和想法,根本沒法施行,總被處處掣肘。即便是受宋徽宗賞識的時候,也只整天讓他填詞,跟他討論如何修道,君臣之間根本不聊如何治國。
“相公,有人求見,送了封信進來。”老仆緊張兮兮道。
葛勝仲看仆人的表情,就知道又有細作來接觸。
那朱賊越來越肆無忌憚了
“你退下吧。”葛勝仲接過書信說。
父子倆結伴去書房,葛勝仲拆開信件,只讀了一個抬頭,就連忙去看落款,然后驚駭道“是朱賊的親筆信,快點燃燭火,這個必須燒掉”
葛立方卻說“父親別燒,孩兒想收藏朱賊的墨寶。朱賊雖然詩詞不多,卻都是傳世之作,墨寶更是難得一見。”
“你在想些什么”葛勝仲哭笑不得。
葛立方跟父親一樣,也曾被譽為神童,十四五歲便粗通經史,而且特別喜歡朱銘的詩詞和學問。
葛立方說“就算要燒,也可看看寫的什么。”
葛勝仲仔細,內容很簡單,并沒有勸他歸順。
開頭都是些敬仰的話,先肯定葛勝仲的學術造詣,又贊譽他堅決反對花石綱,再認同他對待百姓仁慈。繼而,朱銘以類似學生的口吻,向葛勝仲請教治民之術。
“慚愧啊,”葛勝仲感慨道,“數萬流民涌入朱賊的地盤,他都能從容安置,哪里用得著向我請教如何治民”
葛立方接過書信,贊嘆說“此真賢君風度也,朱先生德才兼備,以剛強治政著稱,還占據著偌大土地,依舊能夠禮賢下士,虛心問政于敵國官員。當今天子,若能及朱先生半分,國家也不至于搞成這般模樣。”
葛勝仲說“他是想收我的心”
“如此禮賢下士、虛懷若谷,一顆心給他又如何”葛立方說,“父親在天子近前做官時,天子可曾問政于父親”
葛勝仲搖頭“天子只談詩詞書法,只問我如何修道。”
葛立方說“父親滿肚子學問,就忍心付之東流朱先生的道用之學,其實跟父親的想法差不多。父親關注民生,早年著富強、食貨、靖民三篇,不正是朱先生那道用學的說法嗎道用之學,必為新朝顯學。父親推崇的道理,今后能夠通行于天下”
葛勝仲有些動心了,又重新這封信。
朱銘在信中的贊譽和推崇,甚至是請教,句句話都讓他感到受尊重,產生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沖動。
這跟面對昏君時不一樣,雖然他精通文學和道術,但昏君總向他請教這些,完全不談怎么治國,只會讓葛勝仲感到無比厭惡。
葛勝仲經常自比賈誼,可憐夜半虛前席
“容我再想想。”葛勝仲也不提燒毀書信了,更不再張口閉口朱賊。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