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接近和南軍司城,此處的河谷平地,寬度已經達到四里。
西夏國相李遇昌,卻是親自帶兵出城,想挫一挫漢軍先鋒的銳氣。
待一萬西夏軍排開陣勢,李彥仙率領騎兵去叫陣,敵人剛開始前進,他就立即往后退。
幾千成分復雜的雜牌騎兵,用起來居然如臂使指,絲毫不擔心佯退會變成潰敗。
李遇昌也是頭鐵,或者說是自信。
他明知李彥仙在誘敵,竟然扔下大股步兵,親自率領五千騎追擊。
這廝可是西夏國相啊
雙方一追一逃,漸漸接近藏兵溝谷。
“吹號,停止追擊”李遇昌喊道。
一陣號角聲響起,西夏騎兵開始減速,而李彥仙也帶著騎兵停下。
雙方相隔四五百步對峙,中間東側就是藏兵的溝谷。
情況已經擺明了,溝谷中有埋伏,而且彼此都非常清楚。
李遇昌停下之后,派人回去傳令,讓一萬步兵跟過來。他自己則在此對峙,等步兵過來匯合之后,由步兵進溝谷搜山作戰。
“怎么打要不要直接沖殺”閻平問道。
李彥仙說“西夏騎兵更多,我方大軍就在后面,現在還不是拼命的時候。把藏進山溝的兄弟喊出來,盡量往后面引,黨項人只要敢跟來,俺們就尋機夜里劫營。若是不跟來,便退至河谷狹窄處,等著大軍來匯合。”
說是不拼命,李彥仙卻帶兵沖鋒,中途挽強弓直射李遇昌。
馬上騎射,七十步距離,遠超尋常馬弓射程,李彥仙這一箭卻威力十足。
李遇昌矮身躲避,箭矢射中身后另一匹戰馬。
西夏騎兵驚恐不已,差點中箭的李遇昌更是背心冒汗,連忙下令麾下騎兵對射還擊。
雙方互射之際,溝谷里藏著的騎兵,已然陸續沖出來到平坦谷地。
“撤”
成功接應伏兵匯合,李彥仙立即下令撤退。
李遇昌被一箭嚇得心悸,居然也不再追了,老老實實回城固守待援。
兩天之后,楊志率大軍抵達,離城五六里地扎營,正是李彥仙設伏的地方。
這破地形,前后二百里皆為河谷,根本沒地方可選,老老實實在河邊安營扎寨便是。
當然,兩側山嶺也須立寨駐兵,防備西夏人翻山越嶺繞后殺來。
立下營寨第二天,楊志便率兵叫陣,打算跟西夏軍野外對戰。
這里什么戰術都不好使,谷地攏共四里寬,狹窄處甚至只有三里。中間還有一條河穿過,河岸兩側各只剩一兩里寬。
兩里寬能干嘛
部隊多了根本排不開,騎兵更是沒啥發揮空間,只能老老實實結陣作戰。
楊志帶來的四川兵,最不怕的便是陣戰,這地形太適合鴛鴦陣了
李遇昌卻是堅守不出,他有堅城為依托,身后還有援兵趕來,為啥要跟漢軍野戰
連續叫陣沒有效果,楊志喊道“火炮都拖出來,把城墻給俺轟塌了”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