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察哥一路搶劫部落,帶著精銳部隊回到應理中衛市時,連西夏國主都收到了戰報。
西夏國內,人心惶惶。
本來跟李察哥是死敵的李仁忠,卻勸諫西夏皇帝說“陛下,萬萬不可剝奪晉王兵權,否則國中必然生出大亂。聽聞晉王帶著數千精銳突圍而出,他手中的部隊已是國之基石,須得讓他繼續領兵防備部落叛亂。”
“他棄軍而逃,難道還有功無過”李乾順質問道。
李仁忠說道“自是有大過,但可以降爵降官,不可罷免其兵權。如此,一可彰顯陛下威嚴,二可穩定軍民之心,三可讓晉王心存感激。”
李乾順仔細琢磨,點頭道“此言有理。”
李仁忠又說“朝中文職,陛下可趁機提拔一些自己人。各司的監軍使,陛下也可趁機委派一些心腹。”
“卿真乃國之柱石,”李乾順說道,“國相已在和南軍司兵敗身死,不如就由愛卿來繼任國相之位。”
李仁忠婉拒道“陛下,臣資歷尚淺,又德行不足,恐無法勝任國相之位。”
李乾順說道“愛卿不能勝任,還有何人可做國相此事不要多言,朕已經決定了。蘭州傳來漢人消息,說是兩國可以和談,大夏須全部交還去年占據之地。愛卿如何看”
“我軍損兵折將,已然元氣大傷,和南軍司也沒了,”李仁忠說道,“當務之急,是重建和南軍司,在濟桑古浪新筑一城,作為和南軍司駐地。否則的話,漢兵一旦殺來,可以徑直殺到涼州武威。”
涼州是西夏的法定陪都,又是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這個才是對西夏最要命的地方。
李仁忠又說“晉王大軍數萬人被俘,西壽軍司已兵力空虛,去年奪回的那些土地,天都一帶肯定防不住明軍。那里當然可以歸還,但其他地方還需要再談。”
這家伙的意思是,反正西壽軍司沒剩幾個兵了,想守也肯定守不住,不如直接把會州靖遠還給大明。
但其他地方,卻是不想給。
或者說,要通過談判,挽回一些損失再給。
其實只要西夏歸還會州,對大明來說已非常有利。今后西夏再想出兵,就得先把會州打下來,才能沿著黃河去打蘭州。
李乾順的心情難以言說,堪稱是百味交雜。
這次前線大敗,對他的國內統治是有利的。李察哥從此威望大減,不可能再脅迫皇帝,李乾順可以趁機重掌朝堂,甚至是在各個軍司隨意安插親信。
但也敗得太徹底了,前后損失十多萬人。
那些不僅是士兵,還是人口資源,不打仗的時候可以種地放牧納稅
李乾順疑惑道“朕著實想不通,明軍到底來了多少,我大夏軍隊怎會一敗涂地甘肅軍司發來消息說,明軍有神炮與神弩。神炮能發拳頭大的鐵炮子,堅固城墻難御其威;神弩能發比豌豆大的鐵矢,便是重甲也可射穿。軍國大事,他們不會信口開河吧”
李仁忠說“多半是真的,否則不會敗得那么慘。漢人多有能工巧匠,可以制作非凡利器。朱氏能夠取代趙氏,或許也是仗著神炮、神弩之威。今后當派出細作,看能否進行仿制。”
李乾順搖頭說“想必漢人多有防備,宋國的神臂弓,到現在也不能仿制,更何況是明國的神炮、神弩。”
“既然明國強勢,陛下可派人出使金國,”李仁忠說道,“以前金人多與晉王交涉,以后卻是陛下與金國邦交。就仿效當年夏宋遼故事,明國與金國我們兩頭交好。金人若殺來,我們倒向明國。明國若殺來,我們求助于金國。”
李乾順贊許道“愛卿此言極是。”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